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心理学中通常把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________。【1-1-1】
A.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和心理素质
C.个性心理和心理结构
D.个性心理和心理潜能
【答案】A
【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故此题答案选A。
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1-4-1】
A.反映
B.反馈
C.反射
D.反应
【答案】C
【解析】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故此题答案选C。
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________。【7-1-1】
A.兴趣
B.需要
C.信念
D.动机
【答案】B
【解析】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需要。故此题答案选B。
晓丹依据麻雀、鹦鹉、喜鹊等都有翅膀和羽毛的特点。总结出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属于鸟类。她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________。【5-1-1】
A.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答案】C
【解析】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晓丹对麻雀、鹦鹉、喜鹊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所以属于思维。故此题答案选C。
注意除了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外,还有________。【3-1-3】
A.代替功能
B.预见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与监督功能
【答案】D
【解析】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以及调节与监督功能。故此题答案选D。
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这种现象说明心境具有________。【6-1-2】
A.稳定性
B.弥散性
C.广阔性
D.暂时性
【答案】B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兴高采烈时,觉得一切都称心如意;心灰意冷时,对什么都无动于衷。故此题答案选B。
关心集体、对人热情、乐于助人、为人谦虚等特点,属于性格的________。【10-2-2】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答案】D
【解析】态度特征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主要是指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劳动以及对自己的态度。所以关心集体、对人热情属于态度特征。故此题答案选D。
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________。【9-1-3】
A.操作能力
B.认知能力
C.社交能力
D.创造能力
【答案】B
【解析】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条件,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故此题答案选B。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________。【2-1-1】
A.个别特征
B.整体特征
C.本质特征
D.动力特征
【答案】A
【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故此题答案选A。
“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11-3-2】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答案】C
【解析】晕轮效应指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或她)的其他一切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外表缺乏吸引力,那么对他(或她)的其他特征的评价也会更槽。故此题答案选C。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称为________。【8-1-1】
A.定势
B.能力
C.习惯
D.技能
【答案】D
【解析】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活动方式。故此题答案选D。
杨华最近对学习、娱乐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常常感到前途悲观,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和无助。他的这种消极情绪属于________。【6-2-1】
A.抑郁
B.悲哀
C.焦虑
D.恐惧
【答案】A
【解析】抑郁是一种复合性负情绪,它表现得强烈而持久。故此题答案选A。
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知觉过程离不开知识经验。【2-2】
【答案】
正确。
在知识经验的参与下,才能对知觉对象的认识更加完整、全面;同时,理解是知觉的一个特征和前提条件,理解就是借助于知识经验实现的。
智商的计算不需要考虑年龄因素。【9-2-2】
【答案】
错误。
比率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离差智商衡量的是个体的智力在同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所以,智商的计算需要考虑年龄特征。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简述记忆过程包含的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1-2】
【答案】
(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识记是保持的基础,保持是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效果的体现,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的内容。
简述人格的含义及其特性。【10-1-1】
【答案】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等特点。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7-1-1】
【答案】
(1)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能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
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试述怎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5-4-3】
【答案】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