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
地理是文综试卷的开篇,且文综试卷会有一个结构难度,在某些年份可能地理题就非常难。对于这样的情况大家不用特别担心,可以适当地先缓一下心情,稍微放一放,往后做一下,越往后做可能越简单。事实上前几道选择题错的概率虽然比较多,但跟知识掌握本身无关,大多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临近考试,重视书本主干知识对于基础知识方面更多地是注重书本上的主干知识。比如说对于自然地理,更多关注地球运动它的特征和影响,如大气的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如季风环流形成过程和影响,我们更加注重的是这种主干知识的学习,抓大方向。书本的主干知识、曾经考过的主干知识都应重视起来,尤其研究这些主干知识是如何迁移到题目过程中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01、时事热点关注大型赛事、重大工程;地理会有一些常规性的热点。比如当年大型赛事、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等可能会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但是事件本身只是考察的一个切入点,它考察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这件事背后的地理原理。因此地理复习并不是把精力放在搜集时事上,更多地还是落实到书本的知识上,落实到知识的迁移上。
02、复习不要停留在“是什么”,要关注“为什么”;在高考中,地理考察的是背后的原因。如回答西北地区的特征。许多人的答案是:地广人稀,干旱缺水,荒漠景观,绿洲农业等,但这些是“是什么”的阶段;而现在高考的考察的是“为什么”,即要记住这背后的原因。如讲学习日本季风气候,我们要关注日本的季风气候与我国的季风气候为什么有差异?
03、地理要用地理语言答题;地理答题一定要规范语言。地理答案的字数跟历史、政治两科比起来是很少的,但要求比较干练。答题时要注意两个方向:一个是从广度,即从多个角度(我们经常强调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比如说从地形、从气候,从水,从土壤,从植被,进行答题。另一个就是深度,即过程,就是一定要把前因后果说清楚。最后记得答题语言要规范,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所以说一定要用本学科内的语言去答本学科的题。
二、历史
历史要分配好时间,以免政治没时间。历史学科在中间,在中间的学科一般都比较占便宜,因为已经进状态了,但可能对时间的把控上可能警惕性没有那么强。很可能做完历史之后发现做政治的时间不够了。大家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练习做题时间: 12个选择题15分钟做完,大概1分钟1个。大题一般是5问,每问7分钟,但是37题的第一问,一般是有两大小问,第一问是概括,第二问是谈原因或影响,这个要拿7分钟,第二问尽量地减少时间,大概就是5、6分钟(这样都能省出来一两分钟)。第三道题大家都知道,是历史最难的,也是范围最大的,这个至少要拿出10到12分钟的时间来做。最后后面两个题基本上就是原因影响题或概括题,每个题5分钟即可,所以加一块的话是5分钟,还是很紧的。
01、不要死记硬背知识点,把知识点落地化更有助于记忆;不是要死记硬背知识点,死背可能会导致越背越不明白。建议大家拿到一道高考题,看这个知识点考的是哪个点,然后把这个材料的知识点进行运用。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个能把知识点落地化,并且轻松地背诵,第二个就是对历史的专业语言训练是非常有好处的。即通过这个题目去重新理解知识点,并且通过题目去看一下这个知识点怎么用语言答出来。不一定知识点需要答的有多准,有时候字写错了都可能给你过,只要这个知识点解释力越强,逻辑思维越好那一定是高分数。
02、锻炼读材料的能力最重要;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能不能读懂材料,把材料一定要读准。读材料无非围绕以下几点:第一步先明白这个材料讲的什么事。第二围绕这个事主体有谁,客体有谁,中间过程是什么样的,把这个读准了其实更重要。再有一步,现在在复习知识点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一个概念来复习。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说讲中国现代史,就一定要谈旧事务消亡、新事务是如何产生的,围绕这个点谈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是怎么变的。还有就是中国旧的东西是什么,新的东西是什么,旧的经济是什么,新的经济又是什么,然后再想旧的东西为什么瓦解,新的东西为什么瓦解,这样做一个梳理的话,两个小时就能可以把近代史弄完。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史言和史语,历史语言一定要注意。
三、政治
01、提高政治成绩,三点问题要解决。一是知识差。比如说政治强调的民主进步,教材本身核心就在民主政治进步这个环节。民主政治进步这个环节它可能从政府、公民、各个角度去谈这个话题,这就是政治的特点,它会从一个设问的角度来辐射到其他相关知识,可能会打破教材原来的知识的形式。 二是不会答题。大家在回答政治主观题的时候都会觉得不知所云,政治一旦是方向出现了偏差,就很可能是零分的效果。其实关键在于有几个细节没做好,一是政治特别强调审设问,阅读设问一旦出现偏差,没有把握住这道题本身是从知识角度还是从命题角度所设定的限定,超出这种限定是不得分的。二是对于在设问当中命题性的限定。政治本身不管怎么设问最终都要解决一个问题,所有的答案、所有组织的语言最终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像有的同学,政府角度也答了,但是只罗列了知识,这样只能拿一部分分数。 三是材料解读非常关键。政治强调的是关键词性的解读。拿文化举例子,在文化生活材料当中它提到一些具体的词,我们要把这些词语转化到我们学到的知识上面,这样的材料跟政治看起来没什么关系,但是这样的语言背后它就体现出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我们需要通过这个关键词去挖它背后的知识。
02、解读关键词有技巧;政治材料解读的时候有几个方式,一是名词性的概念解读,凡是材料当中出现的名词性的概念,它对应的一般都是政治各个模块概念性的东西。二是关系类的解读,一个材料里边谈到了事情的关系,无论是逻辑关系还是前后相继的时间关系或是其他的相关性,对应的就是知识当中的基本理论。政治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就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概念,第二类是基本的关系。
03、政治答题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政治本身语言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语言是原理性的语言、概念性的语言。第二级是在这个原理之下的一个分要点,它是做一个解读。第三级语言是每一个要点当中在教材里边,针对每一个解析性的语言就是三级语言。其实真正现在高考本身是需要掌握一级和二级语言,三级语言要结合材料看能力。所以背诵不是单纯地把知识背下来的过程,而是说是不是能把知识分级,能把知识按照我们所说现在的命题形式形成一个体系,并且能够把最核心的东西去表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