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1教育心理学(四川)考点十道题
考点1: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考点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
(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
(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考点3:教师角色
(1)教员;
(2)学生模仿的榜样;
(3)课堂的管理者;
(4)办事员;
(5)团队活动领导者;
(6)公共关系人员;
(7)学者与学习者;
(8)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
(9)父母;
(10)权威人物。
考点4: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考点5: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2)学校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考点6: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就高性标准。
考点7: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1)启动功能;
(2)导向功能;
(3)激励功能;
(4)聚合功能。
考点8: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八个心理社会性发展的阶段
(1)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一岁;
(2)童年早期,自主对羞怯、怀疑,从两岁到三岁;
(3)游戏年龄,主动对内疚,从四岁到五岁;
(4)学龄,勤奋对自卑,从六岁到11岁;
(5)青春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12岁到18岁;
(6)年轻成人,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
(7)成年,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中期;
(8)成熟年龄,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
考点9:有意义学习
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考点10:学生学习的特点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考点11:人本主义教学原则
(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
考点12:人本主义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3)增加创造性;
(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
(5)增强好奇心。
考点1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考点14: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
(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
(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
(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考点15:智力活动的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考点16: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发展发散思维;
(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考点17: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
(1)尽量预防这些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2)一经出现,尽量制止这些行为的继续;
(3)加强对与不良行为相反的优良行为的倡导;
(4)不良行为的发生应该受到适度的惩罚。
考点18: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考点19:课堂管理的原则
(1)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范为主;
(2)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
(3)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
(4)实行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态度;
(5)教师要掌握处理不良课堂行为的技巧;
(6)尽量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影响因素。
考点20: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考点21:学习评定中教师的心理误差
(1)宽大误差;
(2)光环效应;
(3)集中趋势;
(4)逻辑误差;
(5)对比误差;
(6)临近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