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在高三阶段的复习,可能都是盲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方法,考多少分算多少,能上什么学校上什么学校。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高三学习目标,应该是明确的,细化的,可实现的。如果想要最终有个理想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
不仅仅是高三,从高中,甚至上学的那一刻,就应该制定学习目标。那么高三应该如何制定学习目标才是最有效的呢?同学们可以采用“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是由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levant、time-based五个单词的首个字母组合简称,同时smart也是一个单词,有“聪明的”“巧妙的”的意思。
S(specific):目标是明确的、细致的
每个考生都希望高考成绩是理想的,但是具体的理想是怎么样的呢?考到600分?录取到理想学校?选到喜欢的专业?每个人的标准不同,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理想院校和专业。其次,了解目标院校该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最后,根据分数差距,该从哪几门科目上加强提分。
细化学习计划,每门课如何提高分数,可以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的计划安排。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例如数学提高10分,也要有短期目标,例如英语每天背10个单词。这样明确细化的安排,能够帮助我们利用好每一分一秒,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
M(measurable):目标是可量化、可衡量的
有的考生目标制定的比较模糊,例如完成作业后,复习数学半个小时。那么针对这样一项任务如何取完成呢?如何判断任务是否完成呢?所以需要量化到具体的任务,具体到哪个板块的内容,做哪些题目,多少长时间做完等,这样今天的计划是否落实就有很明确的判断标准。
A(achievable):目标是通过努力能完成、可实现的
在制定目标是,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好高骛远,想要快点达成目标,做不会的难题。这种情况不仅会完成困难,还容易因为完不成而产生挫败感,最终丧失自信心和积极性;另一种是畏惧困难,怕自己完不成,所以制定一些轻松的任务,一味的复习自己熟悉擅长的科目,对薄弱的部分避而远之。
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切实可行的目标,能够帮助考生积累成就感,就算进度暂时慢一点也没关系。
R(relevant):目标的相关性原则
目标一定和当下的学习有关。例如每天听30分钟英语歌曲,帮助我学习英语和放松。如果目标与当下的学习需求毫无关系,则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
T(time-based):目标需与时间相结合
每一个计划或者安排,都一定要和时间挂钩。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久而久之,就会锻炼自己适应紧凑的学习节奏,并提高自己的专注度。
另外也可以结合时间特点,来制定学习目标。例如早晨记忆好,可以安排背诵的内容;下午思维活跃,可以做数学类的理科题目;排队,等公交等碎片的时间可以背几条公式……
有了清晰明确可行的目标,前进的道路才是明了的,无论是高三的学生,还是平时的学习,学习计划的制定都非常重要,希望今天本文介绍的“SMART”原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安排充实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