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问题再一次提醒我已经奔四了,惶惶不可终日。。。
工作10年,大概参与过70多个项目,混迹过一线民营和国企大院,也卖过奶茶、球鞋,也考虑过投身互联网餐饮。。。但始终觉得热爱设计,目前在和朋友一起搞设计类的知识分享,但每年总少不了接几个项目玩玩,你懂得,不动笔会手痒...
我讲讲工作和生活两方面的状态:
1
工作状态
乘坐80后首班车的设计师,真的是“夹缝中的一代”,夹缝一侧是观念上受5060后传统思维影响很深,另一侧是90后的冲击,工作条件上,不像70后设计师那样,赶上计算机设计时代,更不像90后设计师那样,能开始广泛应用VR/BIM等信息化设计。
我们35-40岁这一批设计师,实际上没有太多优势,我感觉是行业交替变革之前的最后一棒了,因此,你会看到我们这个群体里面,大多数都是一边焦虑着将来,看不清行业怎么走,现状也不如意,一边迈不开步子去改变点什么,非常无力,无论到了地产,还是留在设计院,总担心自己被淘汰。
或许你会说每个中年人都会有这种情况,但我想这种焦虑在中年设计师身上,会更加明显,因为我们比起其他专业,身上接口更多,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去思考太多,这些是设计师共通的,以下分开设计院和房地产两种人来讲讲我的体会。
设 计 院
大家都知道的,这两年设计师大量流失到地产,设计院青黄不接,到处招人,本科生进去正常能力的,2年就上专业负责人的工作,大专生当本科生用,而我们这种中高层设计主管,既要兼顾带新人,又要做具体的设计,甚至有些公司的总监还在自己上机画图,那边又得应对甲方,管理项目,一些没分开PM、PD的公司,合同那一块也得要我们去倒腾,然后公司又给招聘任务,负责新人选拔什么的,千手观音不好当...
收入方面,这个群体低的也有税前30W,高的可以去到80W+了,正常大概就50上下的样子,行业目前有点进入死胡同的感觉,项目多,甲方越来越成熟,独角兽正在出现,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方案以前做4-5轮,现在10轮8轮的,设计费不见长,加上前面说到的用工荒,这个群体的性价比就更低了。
40-50W对一个小康家庭貌似还过得去,但这也是问题所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它让你没有勇气放手一搏丢掉这个饭碗,也不会让你有十足的斗志去赚更多的钱,房贷和养育的压力其实一直都还在,正好是中产收入陷阱里面的一员。
房 地 产
去地产的设计师越来越多,毕业生更加夸张,7成!到了地产的30、40设计师,其实是比较尴尬的,如果你有管理的经验还好,或者有个一注证,去到地产还有个不错的坑,审图、项目负责等工作也没问题,但一般不会让你当个项目总,顶多就是以总工,说白了就是别人还要考察你的管理能力,设计院出来的,很难玩得过那些根正苗红的地产人。
某些集团对设计部比较重视的还好,有见过设计出生一路爬到部门或者区域总经理的,但极少数了,大部分地产,设计人去了还是在那里绕圈,你说压力小了,也不是,从体力到精神压力的转换而已,你说地位高了,也不是,看对谁,对乙方你是高了,在地产各部门下面,依然算偏低层的那一类,话语权并不多,出事还要设计部来背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有些设计师去了几年又回到设计院,就是受不了以上种种。
收入方面,看去哪里了,总体来讲是多一些,20-30%吧,因为我们这个年龄在设计院有产值的话,其实也不少,去到地产不会有质的飞跃,相反,如果那些毕业3-5年左右的设计师去地产,很可能就翻倍了。
因为年轻一点的,在设计院收入实在有点低,而他们又有点基础的,去到地产其实可以上手管项目了,常见毕业几年的人管几个大项目的,收入一定比你在设计院要高很多,特别是2017-2018,许多设计院的人就是因为这个,毫不犹豫跑去了地产,没办法,地产始终是产业链的上游,资源就不一样,设计院没法比的,所以我们感觉就真的是有点像进入死胡同似的!
2
生活状态
受行业和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影响,回到家里还是容易暴躁(当然看个人了),我经常失眠,有时是因为焦虑,有时是因为突然地妄想,因为有不甘心,可能是我们太容易看到未来的自己,如果不做出点改变的话,未来10年、20年,坐在办公室里面带着老花镜看图纸的就是自己了,为什么不做出改变呢?
原因就像上面说的,迈不出去,非常无力,经济的链子不能断,这个年龄冒险成本太大,每次听到别的专业的同学现在如何如何,都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入错行...
但是我还是比较钟情设计,也许比一些人负面情绪来得少一点,我还会因为画一两个满意的草图而感动,会因为小孩说爸爸是设计师而有一点自豪感,不完全是虚荣心,的确有一份设计师的自我认同在里面,生活上其实除了忙一些,没有体现出和其他行业差别很大的方面,或者我还没体会到。
一定是有不同程度的工伤了,肩膀、腰椎,颈椎,心血管等等,每次熬夜都要几天才能恢复,这是和毕业时最大的感受,得过一次大病,所以就有强烈愿望出来做设计培训,因为不想离开这个行业,又不能冲在一线做项目,只能打这个擦边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