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20例(40只眼),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0~78岁,≤45岁5例,>45岁15例,平均年龄561岁。NTG的诊断标准按1987年全国青光眼学组制定的标准,未经治疗的任何一次眼压记录<280kPa,存在典型的视盘损害(青光眼杯形成及盘沿丧失),视野检查有青光眼性视野缺损,房角开放;排除颅内病变。
12治疗方法入选的患者先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2次/d,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4次/d;口服改善视神经乳头血供的药物,如灯盏细辛胶囊。对药物治疗一年以上,效果不理想,视野进行性发展的10例(11眼)行小梁切除术。所有接受治疗(包括药物和抗青光眼手术)的患者随访1~2年,常规3个月测一次眼压,半年进行1次视野检查,由专人完成,分析视野的变化,1~3个月测一次眼压,用压陷式眼压计测,记录结果。经治疗的患者,视野进展不大,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指导,除个别外,患者均能按时复诊。
2护理
21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滴眼液每次1滴即可,不宜太多,以免药液外溢。每次压迫泪囊区2~3min,这种轻压可堵塞泪管,使眼药进入血流的可能性下降而不致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如忘记按计划滴药,记起时立即补上,回复正常用药规律。青光眼眼药、眼膏可能产生副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瞳孔痉挛性收缩,甚至粘连,并引起暂时性的近视。如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不要恐惧,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控制眼压的药物可出现副作用,如恶心、食欲下降、手足麻木、嗜睡、心率变化,应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出现与药物治疗副作用相关的行为改变。如果药物的副作用太强或持续时间太长,医生通常应该降低同种药物的浓度或改换药物。
22眼压变化眼压波动在027~053kPa时,不必紧张,属相对稳定状态,但仍需复诊,尤其应观察视野的变化。
23心理护理由于NTG造成的视力下降是不可逆的,当患者视力和视野不断下降时,会出现各种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易怒、脾气暴躁等情绪。这部分患者对青光眼所知甚少,首先是觉得害怕和无望,不能接受患了青光眼的现实。因此,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开导,取得患者的信任,稳定患者情绪,学会怎样使青光眼变成一个可掌握的问题,而不是被吓倒。如需要进行眼部手术,则要让患者知道,只要早发现、合理治疗,疾病可以控制,绝大部分可终生保存有效视力。
24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有关青光眼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自我保健目的,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劳累,适度参加体育锻炼;避免喝浓茶、咖啡、一次性大量饮水等;衣领不宜过紧,避免长时间低头,宜开灯看电视,不在过暗处停留过久;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测眼压,观察瞳孔变化,定期复诊。
25饮食及其他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劳累;注意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宜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忌吃刺激性食物,如烟、酒、浓茶、咖啡、辣椒等;一次饮水量不宜超过500ml。
3讨论
NTG的特点在于双眼的基础眼压低,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很多患者是在筛查眼压时才被发现,部分患者则被误诊为其它具有相似表现的眼病。因此,在诊断NTG时,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眼部及全身病史,包括内科病史及外科手术史,进行仔细的眼底检查,反复多次测量不同时段的眼压,掌握眼压波动情况,追踪视野变化,达到早期诊断。由于眼压及其与视神经损害间的关系尚未明了,故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治疗尚无明确意见。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出现对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随之带动了旨在改善视神经血流和保护视神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目前仍以降低眼压、改善视乳头的血液供应以保护视功能为原则。每个患者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恐惧心理,有的缺乏知识,错误地认为青光眼一定会导致失明;有的来自经济压力,对医疗费用产生恐惧。护理时根据不同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对性格忧郁的患者,要给他们信心,鼓励他们战胜疾病;对性格开朗的患者或有一定文化的患者,给予通俗易懂的病因解释和指导;治疗不依从的患者,大多数居住在乡镇以下的农村,有经济上的压力,部分来自对疾病性质的不理解,认为自己能吃能走,自行停药或减量。通过教育,让患者认识到该病是慢性病,一旦确诊,要积极听取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存终生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