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作业时各种焊件和焊条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锰,一般焊芯中的含锰量很低,只有0.3-0.6%左右,但为了提高机械强度、耐磨、抗腐蚀等性能,锰含量可高达23%。长期吸入含锰的烟尘可能导致锰中毒。
1.接触方式及体内代谢
锰中毒与锰接触的作业时间、锰烟尘浓度、防护措施有密切关系。锰主要以烟尘形式经呼吸道吸收,多以不溶性磷酸盐的形式蓄积于肝、肾、脑及毛发中;少部分经胃肠道吸收入肝;皮肤吸收甚微。锰大多经胆囊分泌,随粪便缓慢排出,尿中排出量少,唾液、乳汁、汗腺也可排出微量。
2.锰中毒临床表现
1. 急性锰中毒常见于口服浓于1%高锰酸钾溶液,引起口腔黏膜糜烂、恶心、呕吐、胃部疼痛;3%~5%溶液发生胃肠道黏膜坏死,引起腹痛、便血,甚至休克;5~19克锰可致命。在通风不良条件下进行电焊,吸入大量新生的氧化锰烟雾,可发生咽痛、咳嗽、气急,并骤发寒战和高热(金属烟热)。
2. 慢性锰中毒:主要见于长期吸入锰烟、尘3~5年或更长时间后发病。
早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继而出现锥体外系神经受损症状(如肌张力增高,手指细小震颤,腱反射亢进),并有神经情绪改变。后期出现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说话含糊不清、面部表情减少、动作笨拙、慌张步态、肌张力呈齿轮样增强、双足沉重感、静止性震颤,并于精神紧张时加重,以及不自主哭笑、记忆力显著减退、智能下降、强迫观念和冲动行为等精神症状。体征可见蹲下易于跌倒、闭目难立试验阳性、单足站立不稳、轮替缓慢。少数患者可有手套袜子样分布的感觉障碍等。
锰烟尘可引起肺炎、尘肺,尚可发生结膜炎、鼻炎和皮炎。
3.锰中毒检查:
1.尿锰正常值上限不超过0.54μmol/L(0.03mg/L),粪锰一般以40mg/kg作为正常上限。测定尿和粪锰可以反映近期锰吸收程度。有关体内生物标本的锰正常值应根据当地正常值。
2.锰中毒时可有尿l7-酮类固醇、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增多或减少。
3.早期肌电图检查有运动纤维传导和(或)感觉纤维传导减慢。
4.重度中毒者脑电图见α波率减少,波幅偏低,全脑散在性或阵发性同步性θ波或δ波等慢活动。
5.颅MRI显示苍白球豆状核、尾状核加权影像超强信号。
6.脑血流图和脑多普勒检查显示存在脑血管痉挛和弹性改变。
4.锰中毒诊断
急性锰中毒的诊断并不困难。
慢性锰中毒的诊断应根据密切的职业接触史和以锥体外系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现场空气中锰浓度测定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如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等,方可诊断。
5.锰中毒治疗措施
急性口服高锰酸钾中毒应立即用温水洗胃,口服牛奶和氢氧化铝凝胶。锰烟雾引起的“金属烟热”可对症处理。
慢性锰中毒的驱锰治疗可用依地酸钙钠、促排灵或二巯丁二钠。近年来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治疗锰中毒,可使尿锰排出量为治疗前1.5~16.4倍。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可用左旋多巴和安坦等药物。
6.锰中毒预防措施
1. 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可通过自动焊接技术,使作业人员减少对锰的接触。另外,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芯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锰或低锰的电焊条,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 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应增加机械通风措施。
3.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 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对电焊工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跟踪监测工作,了解作业现场的锰浓度,并及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职业病可防不好治,故改进工艺、改善通风、增强防护、专业管理等是预防锰中毒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