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弄清身份。在社交场合,正式谈话开始之前,要先把对方的身份给弄清了。如果身份摸不清,那么你连对对方的称呼都不得体,又怎么能让自己话语适当呢?摸清身份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谈话得体,富有针对性。
2.和外宾谈话要自然、真诚。有些外宾可能身边带着翻译,可能你的讲话外宾听不懂,是通过翻译传达的,但是,你在讲话时千万不可对着翻译讲,一定要对着外宾讲,因为你的交谈对象是外宾,翻译只是起到中介的作用。在外宾说话时,要认真聆听,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3.手势语的使用。为了方便对方的理解,也为了表达的灵活,说话时可以适当地用一些手势语。但要注意的是,手势语不可滥用,不能手舞足蹈似的,那样给人不严肃的感觉。一般只用特别常见的手势语。在交谈时,说话的音量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无论是什么样的场合,声音以对方能听清为宜。
4.在和外宾交谈时,不要谈让人不开心、不愉快的事情。比如疾病就是不应谈论的话题。还要注意不能谈论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包括:个人履历,工资收入,女士年龄,家庭财产,婚姻状况等等。如不小心触到了这方面的话题,语气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愿意讲,就不要继续追问下去,应赶快转移话题。
5.交谈过程中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对方的问题,如果知道就如实回答,如果不知道,那不能不懂装懂,乱答一气。对于对方的请求,如果能够办到,就尽量答应别人并努力去办,如果不能办到,应委婉地说明原因,加以拒绝。切不可随意承诺,应言而有信。如果事情没有把握,那应该向对方表明情况。
6.不能冷落其他人。如果在场的人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只和其中一个或一部分人谈话,而忽视了其余的人。话题的选择也要遵循大多数人感兴趣原则,不能只选那些部分人感兴趣的话题。谈话的最佳效果是调动所有人都参与进来。
7.在交谈中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能讥讽、嘲笑别人。更不能在当事人不在的场合,说别人坏话。做到“闲谈莫论人非”。在谈话中,不能搞小团体。拉拢一些人对付另外一些人,以致打起了舌战,都是低级的表现。
8.谈话过程包括说和听,说和听是同等重要的。听和说地位一致,哪一方处理得不好,都有可能导致谈话的失败。如果谈话时总是一方在讲,另一方在听,那么这样的谈话肯定有问题。说和听要有互动,如果没有互动,那么这个谈话不就和“死水”一样了吗?正确的做法是在自己发言后,也要让别人有说话的机会。在别人讲话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9.有礼貌地询问。如果在交谈时,对方讲话你没听清楚,你可以有礼貌地向对方询问。询问要分场合,不能打断对方的谈话就问,而应私下里询问。如果发现对方对自己讲话有误解,那么也应在私下里进一步解释,双方进一步交流。
10.在社交场合,应学会主动交际。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主动问候对方,主动向对我做自我介绍。西方的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一样,西方讲求推销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中国崇尚谦虚含蓄,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善于推销自己的情况。那么在和外宾交谈中,就应该热情主动,去除约束。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要和自己的身份相当。如果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过去旁听。如果确实有事,需要和其中谈话的一位交流,那么应待别人谈完,再介入。如有急事找,可以先打招呼(如Excuse me?),表示歉意。
11.在和外宾交谈中,要善于打招呼。如果是一天中首次见面,或是首次遇见对方,均应主动向对方问好。如果对方主动问好,那么一定要自信回应。如参加外国人举行的庆典等活动,在到达的时候应主动热情地与主人打招呼,并向主人表示祝贺。
如果在外交场合,你遇到了以前熟悉的外国领导人,这时的正确做法是: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或许对方有很重要的事情,没时间和你招呼。要等到对方有向你走近的意思时,这时可以作相应表示。
日常生活中,与外国友人见面,互致问候,酌情寒暄,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但不要像和本国人见面时那样,一看到人就问“你到什么地方去啊?”、“吃过饭没有?”等语。这样的问话对于外宾来说,有打探隐私的嫌疑。与外国友人见面可以适当地问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