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笔记的习惯
其实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孩子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课堂上45分钟的时间很短暂,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充分的把课堂上的知识吸收,是有困难的。所以才会有预习和复习的诞生,让孩子的学习进程得以延续。而做笔记,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才有的步骤。
预习笔记
课前预习是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部分。其实预习,可以有效的帮助自己抓住课堂上的重难点,能够让自己在课堂上更有侧重点。而预习环节的笔记,就是帮助孩子整理课堂脉络,做好详列划分的重要一环。
预习笔记不在多,只需整理出章节的脉络,抓住重点,找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特殊标注即可。
随堂笔记
随堂笔记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会做,但是大家真的都会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多同学的随堂笔记,都是画画而已,回过头自己再看一遍,也不知道自己画的重点在哪里,非常凌乱。那么随堂笔记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随堂笔记要针对自己找出的重点和老师强调的重点进行标记和补充;其次,自己有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要跟着老师的节奏,把问题及时处理好,如果课堂上老师也没有讲到,要在课后及时找老师解决掉。
复习笔记
复习过程其实更多时候是在巩固知识点和补充说明,所以和预习笔记一样,不需要有太多的内容。孩子需要做的是,看看自己课前的问题是否都已经解决,检查课堂上的笔记是否有遗漏或者有误的地方,重难点部分加强记忆。
不过要提醒学生和家长的是,笔记一定要有所侧重,详略得当,切忌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画成重点。做笔记的重点是要学会归纳总结,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把书上的内容搬到笔记上,那么只是没有意义的浪费时间,降低学习效率。
二,坚持阅读的习惯
人的一生都应该是伴随着阅读的,从孩提时代懵懂之时,父母在耳边讲述的睡前故事;到学生时代,老师指名阅读的名著和躲在被窝里偷偷品读的青春小说;再到工作之后,早晚下班时在地铁上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专业书籍。
虽然传统纸媒日渐衰落,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更喜欢浏览视频而非浏览文字。但是阅读,不应该被放弃。
净化心灵,开阔视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语了。有益的书籍,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知识,对于读者三观的形成,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是丰富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力量。
提升战胜困难的勇气
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变成生活中像吃饭,睡觉一样的日常,这本身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持。如果能够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让自己有一个固定时间放空自己,不被外界所干扰,只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
在文字的慰藉中,给自己一些温暖,一些勇气,驱散掉内心的空虚和负能量,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战胜困难。
提高写作能力
其实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精神世界,净化心灵,开拓视野可能显得有些遥不可及,但是坚持阅读,对于孩子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孩子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提升。长期的阅读,自然会积累下丰富的词句,写起文章来,就自然信手拈来。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独立思考的习惯
很多人都赞同的一个观点就是:会思考才能会学习。
确实,学会思考,尤其是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对于学习效率和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孩子不人云亦云,形成正确的三观,也颇有益处。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成长。
学会倾听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倾听孩子的观点,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这其实对于孩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家长应该放平心态,和孩子做朋友,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称赞他们正确积极的想法,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这样能进一步促发他们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欲望。
适当放权
作为家长,都有一种一切为了孩子好的想法,所有的事都为孩子做主。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确实很多事情,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做决定,但是一些孩子可以自己处理的事情,家长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做主的。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到他们思维能力,也能训练他们自立能力。
勿看答案
有些孩子会有写作业提前看答案的坏习惯。这一点家长一定要关注,让孩子不要这样继续下去。因为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提前看答案会阻断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会依赖上答案。日积月累,危害非常大。
很多家长觉得,小学阶段是很简单的,
不需要对孩子有过多的关注。
其实,小学阶段对于习惯的养成,
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间,
家长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正向的引导。
这样,未来的学习生活中,
家长和孩子的负担都会减少很多,
孩子才能更高效、更自如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