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学科领域划分:
【答案】
(1)基础性研究领域:
①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学法(或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与文化内部分析两个亚领域。比较教学法主要是对各国学校教学过程的比较研究;教育内部分析与文化内部分析,是系统地研究影响教育制度的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宗教的、经济的力量,以及教育又如何反作用于这些社会子系统。
②外国教育:包括除本国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国家教育制度、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的区域研究,例如北美教育、亚洲教育等。
(2)应用性研究领域:
①国际教育:分为国际教育教学法和国际教育机构工作研究。
②发展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分化出来的研究领域,主要与国家的发展相联系来研究和分析比较其教育发展问题,从而为各国政府或国际社会制定平衡的教育发展战略。
2. 简述比较教育的历史分期:
【答案】比较教育自19世纪初产生以来经历了200年的历史,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1)比较教育的“史前阶段”,可以一直追潮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
(2)“借鉴时代”,是严格意义上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以1817年开端到19世纪末期结束。
(3)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时期,称为“因素分析时代”。
(4)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是比较教有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这一时期又大致分为:①发展期;②高原期;③反省期;④扩展期;⑤深化期。
3.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答案】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重点主要国绕办学规模和质量保障两个方面。
(1)扩大学前教育规模,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发展
主要的举措包括:加快完善乡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扩大城镇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以多种方式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
(2)加强学前与小学的协同,实现双向衔接与相互配合。
(3)明确政府所承担的职责,改善学前教育的质量状况。
要加大政府的相应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通过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来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改进。
(4)规范幼儿园办学标准,建立幼儿教师准入制度。
4. 简述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答案】(1)规范教师的准入制度,实施教师资格统一考试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打破教师终生制且五年一审,实行国考。
(2)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教有的专业化发展,包括从教师标准要求到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立。
(3)教师教育培养和培训体制的一体化
要有效地将教培养和在职培调合起来,主要是在长时期内塑造造这种有利的模式,将这种发展理念灌输到教师的培育过程中。
(4)突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养成,将业务与道德素质相结合
强调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作为生活在变化时代的社会人所应有的素质能力、教师的职业任务所必要的素质能力、立足于全球视野的素质能力,此外还要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师德建设。
5. 简述世界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答案】(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世界各国意识到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为以后的教育阶段提供准备,保障优秀的生源质量。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儿童接受小学教育做好准备,又不能把学前教育办成小学教育,重视两者之间的差别。
(2)注重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改进。从各国的发展趋势来看,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成为目前普遍实施的重心,主要是通过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来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改进。
(3)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观。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都开始将教育目标从过去以智育和知识教育为中心,转向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观,这使得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越来越具有全面性。
(4)扩展学前教育的内容体系。伴随着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观的树立,从原有比较重视知识性教学,转向重视生活性的教育内容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5)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各国的学前教师队伍逐步走向高学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很多国家不断完善对学前教师在职培训的制度,为学前教师培养的课程编写新教材,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
6.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答案】(1)教育公平权利的保障
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可能是完全相等的,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是允许差别教育机会的存在的,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体现共享教育机会的平等。各国政府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认识到制度是关键,法律是保证,并都将推进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作为本国教育实践中的重中之重。
(2)教育绩效与问责机制建立
主要以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为主,法案要求学校为所有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并通过每年的测试、为改善教学方法投资、为父母提供新的学校选择以及增加州和学区的灵活性来强调州和学校的绩效责任。加上特许学校运动的发展,对部分没有达标的学校进行转型,没有达到适度年度进步的学校进行警告,如果一直没有表现岀改善的水平则会直接转型为特许学校。
(3)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既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体现出要求的共同性,同时也要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适应地方和学校的不同特点,允许课程多样化、个性化。
(4)薄弱学校与学校质量改进
纵观发达国家对于基础教育质量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学校质量的改进上,强化从学校基层来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
(5)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的构建
基础教育领域的质量与公平是永久探讨的主题,为了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公平,最重要的是推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促进各阶段学校都能达到优良的质量标准,实现教育优势资源的均衡分布。
7. 简述大学使命的变迁:
【答案】(1)大学使命也就是大学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大学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学使命既是大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外在形式,也是大学基于大学理念所应进行的实践,是大学的重大职责和根本任务。
(2)大学最早出现在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此时的大学为罗马教堂、政府和自治地区培养神职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律师、政治家和商业人员,明确地把教学和学问作为大学目的。大学创立之初是以传递知识和培养人为主要目标。
(3)研究使命最具有影响力的是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德国模式,尤其是普鲁士新办的柏林大学。大学的使命不仅是教育人,同时还要成为知识创造的源泉。到1910年的时候,研究的理念就已经在美国大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可见,19世纪以来,除了教学之外,大学又增添了科学研究的使命。
(4)大学使命的第二次转型是由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引发的。随着民主理念在美国大学的影响日益扩展,公共服务作为大学的使命正式走入公众的视野。“威斯康星理念”的提出和践行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社会服务的使命,使大学在教学和科研之外还被赋予了第三项使命——服务社会。
(5)大学使命的每一次演变、发展和创新都激发了大学的活力,推动了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确立了大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
8. 论述世界各国终身教育实践中呈现出的多样化趋势:
【答案】(1)从各国终身教育的实践来看,采取的方法、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以立法形式确立终身教育的地位。这既是终身教育具体实施的一个层面,也为终身教育的务实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设立进身教育的专门组织、咨询和协调机构。
③以实施计划或开展活动的方式推进终身教育。
④为终身教有提供财政保障。
除了这几种开展身教育的方法和举指外,各国结合自身的情况在终身教育的推进上各有特色,有的国家更加强调成人教育,有的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有,而有的国家则更加强调工作中的在职培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教育等。
(2)纵观终身教育的实践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①补偿教育模式。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一个人不可得到他所需要的这种正规学校的学习,因此他在后明需要随着工作的发展和职业的挑战以及生涯的变化维续学习,需要得到以前没得到的这样一种补偿。
②继续性教育模式。例如欧盟所导的“回归教育”,就是希望人们能在工作位与再教育之间不断地转换,通过连续性的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变化。
③以扩大民主为指向的终身教育模式。终身教育扩展到所有的年龄阶段,不再限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因此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权利的平等与教有机会的均等。
④体闲取向的终身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物质富丰富的基础上以个人精神生活的满足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这些终身学习的模式并不是孤立相斥的,在很多国家常常是几种模式同时并用,只在不同模式上可能各有偏重而已。
9. 试述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答案】(1)教师教育培养和培训体制的一体化。从世界范围来看,一次性的师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使教师胜任时代赋予的新职能,必须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连续化或一体化,并且应该具有终身的性质。
(2)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从世界各国来看,发达国家已经把教师专业化作为自身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各国试图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来提高教师的质量。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当前各国教师教育带有共通性的发展趋势。
(3)突出复合型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当代,世界上许多国家根据本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情况,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现实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师教育观。外界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在知识方面,而且在诸多综合能力方面越来越高。
(4)强调实践能力倾向的教师培养。世界各国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主要表现在学生实习时间的加长,教师培养标准中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在教师资格证考核中关注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等。
(5)教师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必然走向国际化。它是培养面向世界的一流人才、掌握国际竞争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并由此促进国家之间教育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促进国际社会的更好发展。
10. 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答案】(1)教育改革中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这一新的理论导向,首先导致了一系列教育管理观念的变化。在教育管理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改革,在办学主体上,允许私人和私人部门参与公立教育事业。
(2)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权化和专业化
从现代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看,主要走向分权化、专业化、民主化的倾向。
(3)教育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改革模式
首先,确定组织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每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其次,保证组织中每个成员不断进步,花费物力和财力,特别是时间和金钱,用以培训人员、组织质量观摩以及加强与学校的各方联系。最后,重视组织中领导者的作用,学校领导必须注重建立起教育管理机构,通过提高师生合作教学,保证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取得成绩。
(4)“公立学校私营化”的改革模式
“公立学校私营化”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的学校管理模式,该模式是指公立学校把部分教育服务活动从公共管理领域转向私营管理领域。
(5)学校校本管理的改革模式
其核心理念在于将权力下放至学校,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