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目间接眼底镜和周边视网膜解剖结构
1.双目间接眼底镜BIO( 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scope)的光学原理和其他眼底镜查仪器一样,BIO也分为照明系统和观察系统。头戴部分由瞳距可调整的双目观察系统如同轴照明系统组成,检查者手持的前置镜将被照亮的眼底发出的光线在被检者眼前会聚像,继而被检查者通过头戴的双目观察系统观察到。在检查过程中,检查者要持被检眼、手持前置镜和自己的头部处于共轴状态,并且保持检查者双眼瞳孔和照明光源均投射于被检眼的瞳孔范围内,此时才能使前置镜充满清晰、倒立的眼底图像。
2.眼底的物像关系
如前所述,双目间接眼底镜下的观察者通过前置镜所看到的眼底像为一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图像。同样,这也可以理解为检查者被手持的前置镜“倒立”于被检眼前进行观察。
3.周边部眼底基本解剖结构
双目间接眼底镜比较适合周边部眼底检查,筛查排除周边部视网膜病变。发现异常结构或病变之后再使用裂隙灯下前置镜或 Goldmann三面镜进行详细评估检查。周边部视网膜主要分为赤道部附近的中周边部和锯齿缘附近的远周边部。重要的标志性解剖结构有锯齿缘( ora serrata)、涡静脉( vertex vein)、睫状长神经和动脉、睫状短神经和动脉。锯齿缘是神经视网膜的前界,呈锯齿状,鼻侧锯齿缘较颞侧明显涡静脉为赤道部视网膜的解剖定位标志。3、9点钟水平走向的2根睫状长神经和数根睫状短神经也是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
(二)间接检眼镜模型眼的检查步骤和记录
优势手握物镜,可以靠在模型眼上,使物镜比较稳定。物镜有时需要轻微的倾斜以避开反光的镜面。同时调整物镜,使之前后表面的反光尽量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步骤】
1.调整头位,使光线正好照在模型眼瞳孔中央。
2.先把物镜放在距检查者一臂距离的位置,和模型眼距离大约为2cm。调整物镜的位置,使通过其的光线正好在模型眼的瞳孔中央。
3.把物镜从模型眼前慢慢的移远,直至看到眼底清晰的像,如果使用的是20D的物镜,一般距离模型眼4~5cm。
4.为了看到整个视网膜的像,必须浏览整个眼底,而且必须同时移动物镜和检查者本身来观察不同的方位。移动时一定要保持检查者的视轴和目镜、物镜、模型眼的瞳孔和要观察到的眼底在一条线上,随着检查部位的不同,这条直线要像杠杆一样随着被检查者的瞳孔为支点而移动,检查者的头部必须随之运动,以保持视轴和物镜平面垂直。同时保持物镜在一臂距离的裂孔变性区位置以及和眼睛4~5cm距离的位置。
5.先检查模型眼上方的视网膜,共8个方位,按照上方、鼻上、鼻侧、鼻下、下方、题下、颞侧、颞上的顺序,各个方位的图像应该是重叠的。在每一个方位上面,首先检查赤道部区域的网膜,然后再检查更周边的视网膜,接着检查靠近后极部的视网膜。
6.当检查完所有8个方位的周边视网膜后,检查模型眼的后极部。
以上操作要对应相应的仪器设备但操作方法不变并记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