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下针灸古籍上是怎么说的。
第一种,呼吸补泻法。《素问·调经论篇》有“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针与气俱出”曰泻。患者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时用针刺入,得气后在吸气时将针拔出是补;鼻子出气,最终吸气,在吸气时扎入,呼气时拔出是泻。
第二种,迎随补泻法。《灵枢·终始》中“泻者迎之,补着随之。”《难经·七十八难》中“得气,推而内之是炜补;动而伸之是谓泻。”针顺着静脉的走向扎入,得气之后针推入半分左右是补法。针逆着静脉走向 ,得气后提起半分是泻法。
第三种,开合补泻法。下针后等到得气时觉得针沉紧,缓缓将针拔出,立即按住穴位,让针孔闭合,真气内守为补;得气时摇动针,等候针下气三开,觉得针下空虚的时候将针拔出,不按住穴位,让邪气外散即为泻法。
《针灸基本功》中有两个简要的补泻法。
简要泻法。针刺分寸深,行针次数多,留针时间长。针粗而长取穴多,手法稍重,捻转提插的幅度大而且频繁,病人感应强而传导远;
简要补法。针刺分寸浅,行针次数少,留针时间短。用针细而短,取穴少,手法轻,捻转提插幅度小频率较慢,病人感应弱而传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