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我国花卉消费水平依然低下,不仅增 长迟缓,而且极不稳定,与经济发展水平形成强烈落差。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花卉消费不足50元人民币,人均年消费鲜花量不到2枝,远低于发达国家。究其原 因,并非完全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更不是因为国民不懂得欣赏花卉,最根本的原因还应归咎于花卉经营的投机性和非理性的消费市场。

经销商更是看好这一商机,将花卉销售当成一场赌博,“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而长期占节日消费主流的是政府采购、集团消 费,一般消费者节日买花则多数是为了礼尚往来的“面子”,只要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产品,甭管多贵,都有人抢着买。另外,情人节消费更不理性,很多人认 为送出的玫瑰价格越高越能表达爱意,为此商家也乐得顺水推舟、借机敛财。
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全国上下大兴节俭之风,花卉销 售一时间陷入“冰冻期”,政府采购没了,集团消费少了,很多依赖于这两者的花店纷纷难以为继而不得不关门停业。但也有不少经营者开始转变思路,摒弃投机心 理,重新回归理性经营。今年情人节商家的备货情况已显露苗头:多款物美价廉的花卉产品和各种让利促销活动推出。亲民的价格、合理的利润,让今年的花卉消费 市场有望破冰回暖。
不少消费者在购买花卉产品时往往将花材价格简单相加,然后对比总价,认为花艺作品价格很高。殊不知,一款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的花艺产品背后倾注了花艺师多少劳动和智慧,合理的利润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当花卉经营和消费都回归理性,花卉才能走进千家万户,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花卉产业的发展春天才会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