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习声乐是一门发声感觉技术,而不是随便开口唱歌。很多人认为嗓子好就唱得好,其实只要五音健全的人练好了气息支持的共鸣发声技术,都可以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关键是要多看名家的声乐教学音像,相信自己,培养兴趣爱好,细心观摩,潜心体会,找到如下感觉:
其一,用气息支持发声,注意呼吸和气息控制。用狗喘气的方法入门找感觉,开始方法太多无所适从并不好。打哈欠方法吸气很深,但吸气速度慢。唱歌吸气要很快,而出气要会节约用气。气息要集中在胸腹部,把小肚子收紧,可以通过仰卧起坐方法吸气,即躺下猛吸气坐起来小腹自然收紧了,然后慢慢吐气控制气息。这种吸气方法是我在锻炼中悟出的,避免狗喘气法吸气浅、打哈欠法吸气时间长的缺点,以及克服吸气不易收紧小腹部的毛病。
其二,找胸腔、口腔、脑腔三腔共鸣及其相互配合的感觉。这是最难练好的技术。胸腔共鸣声音要浑厚,感觉在胸部发声,胸部有振动感,把口闭紧发声找感觉较简单,声音和气息都有下沉的感觉。口腔共鸣首先要有微笑朗诵普通话的感觉,注意声带闭合,吸气后带着气息朗诵发声。脑腔共鸣有声音从头顶和脑后出声音的感觉,其实声音都是从口中发出的,先把气吸足,声音开始控制小些进入高音后再把口腔上下拉大拉长唱出高亢明亮的声音,好像下巴掉了似的,气息通过闭合的声带,一定要带着足够的气唱出高音。很多人是中音或次高音,可以真假声混声共鸣唱高音,但是声音还是较单薄,必须把胸腔共鸣加上,同时把口腔共鸣结合起来,增强高音的“厚实度”,也就是三腔同时共鸣,效果会好得多。
第二,学声乐唱歌不是非得音量大、声音高,而是每个音的发声都要有共鸣,要有自己的声音特色。绝大部分人都是中音或次高音,只要把中音、次高音共鸣发声练好,唱中音调的歌曲或把高音调的歌曲降些调,也会很美妙动听。如果要去练高音,实在是费尽了力,效果也不好。有的人本来音量就小,这是自身发音器官“天生”的,也就没得必要去追求大音量了。优美的歌声是用气息支持下声带自然共鸣发出来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声音,大可不必去模仿别人。我们去模仿别人其实是不相信自己的声音,而不相信自己的声音是因为没有学好科学发声,没有发现自己最美的声音,而自己最美的声音就是科学发声基础上的自己特色声音。但是,无论唱中音还是高音,甚至唱每一个音,都要努力把自己的脑腔共鸣发挥到极致,这才是你最美的声音。
第三,唱高音并非只采用脑腔共鸣发声,唱中音也并非只采用胸腔共鸣发声。或者说,高音并不等于脑腔共鸣,中音并不等于胸腔共鸣,而是唱中音要以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为基础,用脑腔共鸣增强声音的“亮度、甜度”,闭口练习胸腔共鸣就是为了找到联通脑腔共鸣的感觉。反之,唱高音要以脑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为基础,用胸腔共鸣增强声音的“浑厚度”。所以,不论唱什么音域的声音,都是三腔共鸣联动发声。
第四,脑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只是感觉,或者说只是胸腔有发声或头顶发声的感觉。事实上胸部和头顶不可能共鸣,更不可能发出声音。胸腔就算有“腔”,也是在声带下方,起不到共鸣作用。真正的共鸣腔只有咽腔、口腔和鼻腔。共鸣腔越多越大,你的“音响”的声音回更好,但要尽量避免发出鼻音,声音只有在口腔回荡并聚焦到口腔这个“喇叭”的焦点上发出,这才是争正的共鸣声音。
第五,自己听到的声音是从共鸣腔和空气两个渠道传到耳朵,共鸣腔是从头的内部传到耳朵,空气是从头的外部传到耳朵,别人听到的声音仅仅是从空气传递,于是自己会有听觉误差。因此,练声、唱歌用手机录音,可以随时纠正、完善自己的发声感觉。
第六,学习唱歌并不是都能做歌唱家,而是一种生活品质。很多人会认为歌唱演员名利双收,但是绝大部分的人唱歌应该是为了身心健康。所以,适当投入时间精力就好。所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这是对歌唱家而言的,广大的唱歌爱好者就适可而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