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成因
学生心理不健康,诱发因素是直接引起心理偏差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心理偏差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成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①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②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③学生心理因素。目前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④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心理不健康解决方法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
3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⑴智力正常。指的是智力结构健全,智力的五种基本因素必须具有中等水平以上。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应能在成人的点拨下进行具体形象思维;中年级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符合规则的推理;高年级学生应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上有所表露。
⑵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健康标准。指的是个体有积极向上、敢于面对现实并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应愿意上学读书,适应学校生活,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应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较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能较快地适应陌生的环境。高年级学生还应初步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
⑶情绪稳定而愉快。指的是以积极地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等情绪,具不应反复无常。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应当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中高年级学生的情绪应开始比较稳定,情绪体验较为丰定,且能较长时间地处于轻松和愉快的状态。
⑷了解自己,不断认识自我。指的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有恰当的估计,并能正确对待,扬长避短。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应能了解自己十分明显的缺点;中年级学生应能对自己作出较恰当的评价;高年级学生应有自我完善的欲望、有初步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⑸人际关系和谐。指的是能与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人相处时,积极地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应合群、乐群;中年级学生应愿意与成人交往;高年级学生应有较强的社交欲,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并开始能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
4心理不健康怎么办
心理健康,有遗传因素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作为普通人,应该有适度的安全感,对自我成就有价值感。那你还敢,和自我成就的价值感,在一定程度上,更偏向于正常,而不是向天平的另一边倾斜。
外界刺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性,对于环境变化,不会影响到正常心理状态。特别是,对于突发事件,的外界刺激,能否保持平和的心态。
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高低水平。正常的能够适度的做自我批评,不夸耀自己也不过分的苛刻的,责备自己!
理智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经得起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没有过度的幻想。过度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会转化为疾病。
心理不健康,大概可以分为,心理问题,精神病,以及心理障碍三种情况。
遇到问题以后,心理保健服务是否跟得上?一般如果是心理障碍,或者心理问题,应该以疏导为主,可以,去心理咨询室或综合性医院的心理专科门诊进行咨询!
如果出现了精神疾病,那么就应该去相应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区别,是心理问题只局限于事件本身,对人的整体活动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心理障碍则是,反映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精神疾病主要是指,心理障碍已经进入病理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