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 小学 数学老师的素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而小学又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期。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素养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1、重视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新教材中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新教材内容体现: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要突出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所必须的,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素养
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第一,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因此,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第二,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2 根本改变现代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适应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了解和掌握,以满足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价值”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选择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且是对学生以后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这样的数学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能被每一名学生所掌握。它是普及义务教育地区的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教师引导和自身努力下都能掌握的数学。
(三)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思考和反映都是不同的。所以,数学课程要在确保学生共同接受教育的同时,给学生更多接触数学、了解数学甚至钻研数学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每名学生的数学需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3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注重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基本素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育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如处理“一元一次方程”章的教学时,能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学习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又能对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做出科学的验证,回归于现实生活之中。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章的教学学习中,能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不等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到现实世界中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揭示所研究实际问题的本质。在教学中能进一步强化对数学学习中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回顾拓展”过程的感受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二)注重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形成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力求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转化问题,归纳分析问题方法的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步入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章教学时,教会学生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学会的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注重问题的未知向已知转化,问题的复杂向简单转化,注重转化的逻辑思维,认识现实生活中问题转化的唯物辩证观。
(三)注重学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数学素养,教学中通过余留较多时间及空间给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分析、观察、归纳、验证、探索直观感知的科学理论依据,同时采用适当方式进行数学说理,让学生充分体会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更好的更有机的结合。在“多边形”章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方法探索发现、动手操作,目的是促使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发展,不仅让学生停留于手工操作层面上,也注重了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