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孩子比较幼小,对于一些事物并不是全面的了解,他们犯了错误不可用暴力的行为或者大声的呵斥等进行管理,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办法就是给他们立好规矩,让他们按照规矩进行。
教育宝宝当然不可以用暴力管教去对他进行教育暴力的管教(包括语言和行动上的暴力),被所有的育儿书籍严肃的批驳,但是仍然被大多数的父母采用。因为这个方法实在是太好用了。当你冲孩子大吼一声的时候,当你威胁要离开不管他们的时候,当你一巴掌抡过去的时候,幼小的孩子确实会收手,停止那些让你不顺眼的活动。但是他们不是因为理解这件事情真的不能做而停止的,而是因为害怕失去父母亲人的爱、是因为恐惧即将受到的处罚而停止的。当下一次这些威胁不存在的时候,比如他们可以用别的办法(不管是撒谎、躲避还是装作满不在乎来躲避惩罚,他们还是会去挑战那些规则和禁区的。有多少越打越皮,越骂越不听话的例子放在我们眼前,有多少胆怯、懦弱、谎言是这样产生的?但是,不打不能骂,怎么管呢?通俗一点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立规矩有这么几条原则,否则立了很可能白立。
1、提前说好:尽可能的事先埋下种子,而不是突然抛出规矩。比如,没有提前沟通好出门的时间,还剩最后一分钟了才说“再不马上走今天晚上回来就不能玩游戏了”,这就不是提前说好的规矩,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陷入权力之争。应该在孩子心平气和的时候,跟他提前约定好,比如,“我们今天要做这几件事,如果你能尽早出门,节约出一些时间,我们就可以在结束以后让你玩儿十分钟游戏”。大一点的孩子,要邀请他们参与到规矩的制定过程中来,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接纳这个规矩。
2、全家统一、不轻易改变: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内化规矩的过程,其实并不是“理解”,而是习惯。当他们习惯了每次去碰那个罐子的时候,都会被父母抱走,他们逐渐就习惯了这个罐子不能碰的规矩。如果这个规则今天可以、明天不可以,或者在爸爸妈妈面前不可以、在爷爷奶奶面前可以,他们就会不断地去试探底线和边界到底在哪里。大一点的孩子就会在这个过程学会钻空子。所以全家一致行动非常重要。
3、多一点与人相处的规矩,少一点自身选择的规矩:在没有干扰到别人的情况下,尽量少给孩子设太多束缚,但是一旦会麻烦到他人、给他人带来不快,这样的行为就应该被规矩起来。这其实是中国和美国家长给孩子定规矩的一个巨大差别,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家总觉得美国家教好的孩子,既懂礼貌守规矩,又没有泯灭自由自主的天性。
有了边界,孩子如果突破了怎么办?制止、强化。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可能需要反复的制止、反复的强调这个规矩;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应该跟他一起分析违反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具体就要涉及处理冲突的方法了。制止的目的是停止行为、告诫下一次不能再犯,制止及强化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涉及规则问题,怎么哭闹恳求都要坚持,但是态度一直应该是温和的、体谅的,基本话术就是“我理解你,但是规则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