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级孩子数学如何提高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那么一年级孩子数学如何提高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首先,要会听。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是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等等。这类的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的能力。还可以经常组织小组活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里的孩子们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组员们要互相认真倾听,活动汇报时,组员们要说出小组里其他组员的想法,在班级小组汇报时,小组之间要相互说出其他小组的想法。通过互说练习,锻炼和加强孩子倾听的能力。
第二,要会看。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腰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高矮》一课时,教师先呈现两名学生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达到教学目的。生活化的情景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是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一年级孩子数学如何提高
第三,要会想。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回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部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得优先作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作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时什么,又可以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于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2 让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学数学
1 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在无形中喜欢上你所上的课,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我不仅让他们和老师交朋友,而且还和书中的数学伙伴“笑笑”、“淘气”、“智慧老人”交朋友。我既做他们的“良师”,也做他们的“益友”。只要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话语创造和跃的课堂气氛,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呵护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情感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实践也证明,来自学生的兴趣将是开启智慧的钥匙。由此可见,兴趣是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喜欢数学,就会积极主动的学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兴趣,积极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能引领学生快乐的走进数学世界。
让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学数学
如在教学“6-10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数的特征,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有一天,数宝宝们举办了一个聚会,0见到8说:“胖就胖嘛,系什么腰带。”6见到9说:“老兄,你在玩倒立吗?真厉害。”听了老师的笑话,同学们哄堂大笑。一阵欢笑后,同学们兴奋起来了,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想说,1看见了10说:‘怎么?今天还带了个朋友来?’’’l另一位同学说:7见了2说:‘你以为你跪下我就会原谅你吗?’’’。。。。。。同学们的笑话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在这些处于数学启蒙阶段的学生的笑声中,那些独立,枯燥的数字变成了一群活泼可爱,栩栩如生的数字宝宝,它们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形象记忆,而且还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好感和想象,更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 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一年级的孩子很小也很可爱,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应该适时地表扬,从而可以带动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数学课堂上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想知识。例如在教学“6、7的分与合”时,我这样提问:“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又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通过分小棒思考,得出结论。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练习,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猜一猜”“找朋友”等游戏,在师生间、同桌间、小组内组织学生活动,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机会,提高了练习的效率,“有几种分法”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能够得出结论的学生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
三、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更多的让学生发言的机会。但一节课上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你还没有叫到我呢?”那么老师就要耐心地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没有叫到你,以后上课时老师会尽量叫你回答问题。除了上课的时候你还可以找其他的时间告诉老师呀!”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时侯千万不可严厉批评答错的学生,这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在今后的学习中因为害怕老师批评而不敢大胆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