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明确提出要建立一门宏观经济学,后来西方的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凯恩斯《通论》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3.1948年,美国的萨缪尔森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学派相结合,出版《经济学》,形成新古典综合学派。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出现严重的“滞胀”——经济增长停滞(产出不变)、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同时上升),以反对国家干预为核心思想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
二、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知识点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给
1.总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可用两种形态表示:
(1)价值形态:价值量总和;
(2)物质形态:物质总量。
2.决定因素: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技术
3.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f(N,K)。
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该式表明,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经济社会的产出(y)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N)和资本存量(K);若资本存量(K)为外生变量(即固定值),则经济社会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
知识点二、国民收入(GDP)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即: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三、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知识点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和战略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1.财政政策的内容
(1)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指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
(2)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投资政策(如政府购买和公共工程建设)、财政补贴政策(如政府的转移支付)。
2.财政政策的类型:平衡性(中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3.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4.财政政策的作用
(1)平衡社会需求总量;
(2)合理配置资源;
(3)优化经济结构;
(4)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四、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知识点一、物价稳定
1.物价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
(2)本质是市场上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通货)与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即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
(3)通货膨胀无法完全消除,轻微的通货膨胀是正常的。
知识点二、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经济生产能力和实际国民财富或国民经济生产总成果的增加。
2.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率
(2)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实际增长率
(3)人均GDP(或人均GNP)的实际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