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答案】
(1)认识客观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同样,也可以把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2)调整和控制行为。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
(1)目标指向性
即问题的解决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
(2)操作系列性
问题解决必须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能够自动化完成或只有单一操作的不能构成问题解决过程。
(3)认知性操作
问题解决这种目标指向性活动是依存于认知性操作的。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
3.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定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案】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阙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感觉到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阙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4.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
【答案】
(1)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
(3)后习俗水平。
5.试述阻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案】
(1)问题表征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方式的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2)无关信息的干扰。经过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途,因而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
(3)功能固着性。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心向。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性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办法。
6.试述人格的结构。
【答案】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
(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
(2)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及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
(3)个性特征系统。包括认知风格、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4)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四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7.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答案】
(1)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将破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容易被知觉。
8.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答案】
(1)敏感性: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
(2)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3)灵活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能发挥自由联想;
(4)独创性:产生新的非凡的思维能力;
(5)再定义性:善于发挥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6)洞察性: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或多样性,进行意义交换。
9.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答案】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①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②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早晚角度看差异
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
①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
②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10.简述非言语沟通的类型和功能。
【答案】
(1)表情:这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理解和判断他人的 情感、态度,学会辨认表情所流露的真实情感,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内容;
(2)眼行为:这是表达情感信息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功能有: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
(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
(4)服饰:服饰可以为沟通者传达信息,也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
(5)讲话风格: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有关群体成员的信息;
(6)人际空间:这是表露人际关系的“语言”,也能传递大量的情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