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有效管理工程的监理
与建筑行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建筑施工监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的具体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到监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那么如何有效管理工程的监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一)加强对监理企业的宏观管理。
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给各地企业的流动、竞争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外来企业的名不副实的进入,不但不会促进竞争,反而会影响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对外地企业的监管上,一是准入等级制度,重点要核查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执业注册人员是否一致;二是强化对监理执业人员的管理。省、部级控制监理工程师的注册。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等应对监理上岗人员进行备案登记管理,规定在一个单位的最低执业期限、流动报备管理等,减少或避免过于频繁的流动,保持监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三是建立、健全连带责任制。公司领导对总监,总监对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一般监理人员,不仅要负管理上的连带责任,而且要负技术上的连带责任,提高业主和施工方对监理单位的信任度。
(二)、制定合理的监理取费标准,制止不正当竞争。
建筑产品是承包商生产出来的,监理业绩和信誉是靠规范操作建立起来的。监理操作的内容很多,当前特别要重视规范监理取费标准。市场竞争激烈,每一项工程都会有七八家甚至更多的单位竞相投标,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单位为了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采用一些不规范不正当的手段来提高竞争力,排挤别人,当前最突出的方式是主动压低取费标准。这种行为,虽能揽到监理业务,但却给工程监理的实际操作留下隐患。要知道,没有良好的成果最终是得不到业主的认同的。低价的代价基本上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给所在单位的长远发展设下了绊脚石。所以,合理取费标准是规范监理的基础,它能为项目实际监理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对执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是提高监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监理人员的素质是企业形象的窗口,企业要重视、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培训。从监理在施工现场反映的情况看,监理企业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2 加强管理,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制定合理的监理取费标准,制止不正当竞争
建筑产品是承包商生产出来的,监理业绩和信誉是靠规范操作建立起来的。监理操作的内容很多,当前特别要重视规范监理取费标准。市场竞争激烈,每一项工程都会有七八家甚至更多的单位竞相投标,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单位为了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采用一些不规范不正当的手段来提高竞争力,排挤别人,当前最突出的方式是主动压低取费标准。这种行为,虽能揽到监理业务,但却给工程监理的实际操作留下隐患。要知道,没有良好的成果最终是得不到业主的认同的。低价的代价基本上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给所在单位的长远发展设下了绊脚石。所以,合理取费标准是规范监理的基础,它能为项目实际监理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
加强对执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是提高监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及时、适时及做好施工图的熟悉、审阅工作
监理单位在收到全套施工图纸后,监理公司要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认真审阅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图纸细节,明确工程监理的关键部位,对控制目标进行分解,编制分项工程、关键部位监理旁站规划及实施细则。在施工图审阅和监理时,要克服和消除“施工图是经过审查的”、只要“按图监理就可以”的思想。要领会、理解设计说明中“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标准施工”的深层含义,要善于在“纸上谈兵”时,事前发现诸如楼梯梯段净高不足、楼梯平台净宽不足等违反强制性标准、不符合规范规定且影响使用功能等设计疏忽,并在工程施工、隐蔽前发现、协调处理。
适时做好从业人员的不定期培训
当今是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在各行业应用速度极快的时代,不断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是各行各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更新就意味着倒退,就意味着等待淘汰。当国家对建筑业有新的法规、政策出台时,当某种现象已经成为行业的通病或顽疾时,当某工程质量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影响极大时,当国家对建筑新材料的使用、推广应用新操作技术,对规范、图集作较大调整时,监理企业要适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业人员要克服通过行业准入关就可万事大吉的思想,要及时、主动、尽快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从业的基本技能。
3 影响监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监理单位的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监理单位的性质基本上都是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的组成是股东与雇员的关系,是股东和在该公司注册的监理工程师能相对稳定在一个单位里执业外,其他监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工程一个施工周期,会调换多个监理人员。
(二)、不正当手段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严重
监理企业提供的产品是高智商服务,所以,监理企业之间竞争应该是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的竞争。然而,在现在监理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下,靠关系、拼价格却成了分享蛋糕的手段。监理企业素质良秀不齐,有的监理企业甚至仅靠陪标和挂靠而存在,根本没有自己的管理人员,典型的皮包公司,这就使得一些人虽不懂这个行业,但有一定的人脉关系,直白点说就是能接到活,这些人挂靠在某一家公司旗下,反倒挣了不少钱。还有一些企业为了承揽业务,不择手段,托关系、暗箱操作、规避招投标、假招标(陪标)、低价中标等现象普遍存在。
(三)、监理行业人才队伍不稳,素质偏低
由于市场的不规范,监理的恶性竞争致使企业之间相互压价,从而导致了监理的收费很低。低收费就直接造成了监理从业人员的收入过低,往往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在监理单位干上一两年,有了经验后就开始到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等待遇更好的地方工作,致使监理行业人;d?流动性很大。笔者曾对一些跳槽转行的监理人员进行过调查,大多数有一定经验的监理人员跳槽到施工或建设单位后,收入能增加三分之一,甚至有的能增加一倍。再加上监理工作也比较繁琐,要旁站,要见证,要巡检等,工作重、责任大、收入少等使得一些高水平的人才不愿意到监理单位工作,甚至有一些高智能的人才来后却发现因为建设单位的不放权而无真正的用武之地。
(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低
目前,大多数建设单位对项目管理单位进行公开招投标还很不习惯。同时,一些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管理认识不足,他们不情愿或不敢把重权拱手送给一个并不了解的外人,这就造成了一些项目虽然委托了其他单位进行项目管理,但许多工作仍由业主实际操纵,项目管理单位仅成了为业主分担一部分风险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