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俗称“脚垫”、“玻璃疽”、“跟疽”、“牛茧蚕”、“老茧”、“茧子”、“糨( Jiang)子”。因手脚等部位因摩擦产生的硬皮也叫趼(jian ),属物理性皮肤病范围,具体的说,是由于手足长期受摩擦引起的局限性扁平角质增生。成语胼手胝足,即长在手上的厚皮称胼,长在脚上的厚皮称胝。手脚久受摩擦产生了膙子,指经常辛勤劳动所造成。《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胝:是皮厚的意思。皱:音皱,皱缩的意思。揭:掀起。肉胝皱而唇揭:指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裂.表皮掀起]。
第一节普通胼胝
病名“垫”是足病修治时的“术语”,从社会语言文学说是“俗话”,从病理学上讲,就是表皮过度角质增生。垫的命名来源和依据,已无从查考,大概是因为角质增生,表皮变厚,外形似垫而定名的。足病修治隶属于中医外科,为了将名称合于医疗专业,将垫称之为有据可查的胼胝就显得更为适合这一医疗技术的发展。
一、胼胝类型
胼胝类病变,叫法很多。有的按部位叫,如在跖部的叫脚垫,又叫普通垫;在趾部的叫趾垫,在趾部不同部位又分别称为顶趾垫、盖趾垫等;在跟部的叫后跟垫等。有的按垫的形状叫,如形似蒜皮的蒜皮垫、形似月牙的月牙垫、轮垫等。有的按某种特殊情况称谓,如肉垫、瘫痕垫、先天性垫等。按照部位分类,介绍常见胼胝如下:
(一)跖部胼胝
指长在脚底部位和两侧的垫病。
1.普通胼胝 (又称脚垫)其特点是都长在拓部,严重的大胼胝可长满整个足底,将跖部全部盖住,称全足底垫。
一般为局部的,呈大小不同的圆形,直径约13 cm,象硬币大小。这种胼胝,患者较多.是最普通、常见的胼胝。
胼胝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患病在一年左右的,胼胝不突出表皮,稍有硬化,面呈红色,略痛。
第二阶段:患病35年以上,可突出表皮0.51 mm左右,色泽变白,没有光泽,硬化较重,平时有麻木感,特别是早上下床以后,走路硌痛加剧。
第三阶段:患病更长时间,一般约十年左右,脐服突出表皮1mm以上,呈淡黄色,患病时间长,黄色加深,并发光发亮,病痛严重。
在修治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操作。
2.条状胼胝 亦称条状垫。一般长在足跖两侧或中间呈长条状,窄小而深,多由鞋子狭窄挤压而成,初期有麻木或随时间延长慢慢高出皮肤表面,走路时硌痛增加。
3.铁皮胼胝 亦称铁皮垫薄而坚硬,敲击有响,一般长在足跖前端,颜色黄而发亮,走路时硌痛剧烈。
4.蒜皮胼胝是跖垫的一种,生长部位与普通胼胝相同。由于胼胝在皮肤表面长的像蒜皮样,不是整个垫的面积贴在皮肤上,而是像蒜皮样的角质白皮无规则的悬贴于足底。内部呈淡青色,所以叫蒜皮胼胝。这种胼胝疼痛较重,特别是到了后期,表面白皮逐渐消失,变为坚硬。光滑的厚皮,四周边缘上翘,能引起剧烈痛感。最严重的患者,足跖不能触地。
5.肉条胼胝 亦称肉条垫。临床表现为在胼胝中间夹有各式各样的“肉条”。“肉条”有时组合成花朵样,此种垫疼痛严重,不但修治难而且痊愈更难。
六.夹层胼胝 亦称夹层垫。表面黄色,失去表层后,出现黄色或白色带有粉性的软性物质,此种胼胝疼痛且有麻木感觉,生长在足跖或足跟部为多。
7.球状胼胝亦称球底垫、鼓包垫。垫的边缘与正常组织很近的,中间部凸厚,胼胝的底部呈球形,坚硬而色黄,多长在跖部。老年人和妇女偏多,走路硌痛较甚。
8.月牙胼胝 生长在跖部,多发生在脚的两侧和第1-4趾趾缝下边,形状似月牙,故名月牙胼胝。此种胼胝角化层较深,一般汗脚呈淡黄色,干脚呈淡青色。月牙胼胝也属比较疼痛的垫病。
(二)足跟胼胝
长在足跟部的垫病,亦称足跟垫,分为后跟胼胝和轮胼胝两种。
1.后跟胼胝 生于足跟部的圆形胼胝,一般直径为13cm,大面积的能将足跟包住。这种的胼胝特点,表皮稍微硬化,胼胝厚34mm,但突出表面不显,仅突出0. 5mm左右。由于胼胝长在跟部是人体主要站立或行走受重位置,所以走路时硌痛严重。
2.轮胼胝 长在足跟的周围,呈扁平条状。这种胼胝坚厚,又很突出,可突出表皮34mm,走路时硌痛明显,倒着行走疼痛减轻。从色泽上看,汗脚呈白色,干脚呈淡青色。因为轮胼胝的部位差异,又分出整轮胼胝(即整个跟部周围都长胼胝)、里偏轮胼胝(长在跟内侧边缘)、外偏轮胼胝(长在跟外侧边缘)和后跟轮胼胝长在正后方边缘)等四种。
(三)趾胼胝
长在趾部各部位的胼胝,统称趾胼胝。按长的具体部位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
1.顶趾胼胝长在趾部前端,多患于二、三、四趾,一般为圆形、大小深浅各有不同。特点是面大较浅,面小较深,深的色重,浅的色轻。一般为黄豆粒大小,大的可将趾前端盖住,走路触痛。
2.盖趾胼胝 长在趾部关节上,主要患于二、三、四及小趾,所以(因指骨节少而凹)姆指上很少长胼胝,其情况与顶趾胼胝相似。
3.偏趾胼胝(简称偏趾)性质与上述两种胼胝病相同,只是长在脚的大小趾两侧,长在姆趾外侧叫大偏趾,长在小趾外侧叫小偏趾,一般呈椭圆形,色黄。
4.对夹趾胼胝 在两趾关节侧面,互相对着长的叫对趾,长在一趾侧面的叫夹趾。
5.骑马胼胝 长在两趾中底部的胼胝,多患于小趾和第四趾之间,形似马鞍,卡在趾跟故名骑马胼胝,汗脚呈乳白色,干脚呈淡青色,两趾合拢即感觉疼痛。
(四)踩骨胼胝(亦称踩垫)
在跺骨表皮上长的脐服,患于内躁部的叫内踩骨胼胝,患于外跺部的叫外踩骨胼胝。胼胝呈圆形,薄而坚硬,严重时穿高勒鞋就痛。
(五)垫黄
生长在足的拼服,由于生长时间长久修治拼服时使用刀具的方法有误等造成胼胝内出现黄色粉末样物质或白丝样组织。
(六)垫核
由普通垫发展变化而形成,其颜色深浅不一,一般初期为白色样物质,较胼胝硬度大,早期有米粒大小,可发展至杏核大小的胼胝内部病变组织。
(七)垫炎
是由于胼胝内部出现感染所形成的红肿溃烂样炎性病变,多发生于足部受力较大的胼胝中,此种炎性病变与踩踏泥沙刺进脏物和使用不洁净的刀具修治有关。
(八)隔血
一般发生在足拓或足跟部形同血疤.局部疼痛,皮肤青紫,严重时深部化脓异常疼痛此种临床症状与挤压伤和被嵌人污物有关。
二、临床特点
(1)本病有单纯性运动和单纯性四肢劳动的职业性标志。
(2)主要好发于手掌、足底及经常受压、摩擦部位。
(3)色泽表现由初期微红色至后期的黄褐色甚至发亮,皮肤纹理清晰
(4)角质增生部位面积由小至大。
(5)常有压痛、路痛和不适感,随病情发展,痛症严重者可影响走路。
(6)去除病因可以随从业环境改变、运动减少而消失。
三、病理变化
皮肤角化过度,粒层增厚,乳头变平,真皮轻度炎症变化。
四、诊断
西医认为,胼胝是由于长期的机械性刺激引起,在手足部尤其是骨胳突出部分受压迫或摩擦而形成的局限性角质增生。本病与素质、足畸形、不合适的鞋、靴或职业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长期摩擦、压迫,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所成;或因脏腑积热、汗出涉水、远行伤筋、筋脉受阻,以致气滞血癖,结成顽硬皮肉,营卫失于滋养而致。
损害为境界不清的淡黄色或蜡黄色局限性扁平状角质增生性斑块,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皮纹明显质硬。
五、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鸡眼、跖疣及先天性掌跖角化症相鉴别。
六、治疗方法
(一)修治方法
修治胼胝是依胼胝的部位,形态和症状采取的方法,因其不同点较多,所以使用的方法亦各有不同;片、起、撕、铲、礁、打磨、外敷等都属于修治胼胝的方法。
1.体位修治胼胝时,患者可以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等,目的是要将患有脱膝的部位充分暴露在适合足病修治师的最佳位置上以便施术。
2.操作方法无论使用何种方法,修治胼胝之前都要进行局部常规消毒,修治胼胝的刀具、器械、手套、辅料等必须为无菌状态。
(1)掌跖部胼胝左手用拢攥法握住患足,将患部绷紧,右手持刀一般采用正片法,沟凹处可用反刀片法、撕法、打磨法、胼胝软化剂外敷法。一般情况起法用于大而浅的胼胝,在左侧较厚而硬的胼胝用正起法,在右侧深而较软的胼胝用反起法。撕法,适用于较小而较软的胼胝,在掌跖中部或左侧胼胝用立刀撕,在右侧胼胝用卧刀撕。修治胼胝技术掌握好以后,会选用最佳方法进行操作。单一的手法、刀法在治疗不同类型的胼胝会影响修治效果。
(2)掌趾中间较薄的胼胝 在温水中浸泡30分钟,局部泡软后,用片刀修治干净,如果双足患有胼胝,泡软后,在修治一侧时,将另一只脚用无菌湿热毛巾包裹,以保持局部湿软。修治操作时用力要均匀,避免伤及正常组织。
(3)掌跖两侧胼胝 常规修治方法有两种。
①立刀撕:适用于较轻的病变,在撕的过程中采用拢脚法,把患部绷紧,按立刀撕的要求、划口、人刀、先撕两侧,再撕中间,撕后敷0.1%依沙吖啶(雷佛奴尔)溶液纱条、包扎、此胼胝也可用片刀,但效果不如立刀撕。
②打磨法:对于较大较厚的胼胝,选用硬茧转头组系列,如患者有糖尿病史或患有糖尿病足可选用糖尿病足转头组,安装在足病治疗仪上进行,先粗打磨再细打磨,打磨时角质皮屑被吸进吸气囊中,使表面无菌而平整、光滑、打磨后肌肤表层涂胼胝抑制剂。
(4)足跟胼胝与跟周阱服两者修治操作有区别。
①足跟中胼胝:左手四指拢住患脚,拇指上推,把患部暴露明显,右手持片刀,先片去胼胝中间厚的部分,再片右侧,然后片左侧,直至全部修平修净,将正常皮肤表皮显露。
②足跟周围胼胝:左手托起足跟,一般采取纵向顺片,结合抹刀片。患者体位要根据修治要求随时变化。亦可采用PTA水杨酸火棉胶或水晶膏,每2-3日换药I次,可显著软化和剥脱角质治疗跟周胼胝。.
(5)趾前胼胝一般采取反刀起或反刀撕,发生在趾关节上面的胼胝,质地较坚硬,多用反刀起,对于质地较软的麟肠,多用反刀撕,适用肤丝卡疥茧软化剂,由于内含25%尿素成分软化剂可精确的应用于治疗部位,并在5分钟内迅速软化硬茧、抗菌且无异味。
(6)趾内侧及小趾外侧的胼胝 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趾,右手持刀,片、起、撕、均可,较厚硬的拼抵用起法,用温水浸泡软后和薄软的胼胝都可用撕法,左脚左侧用正刀起,撕右脚或右侧用反刀撕法,修治后涂抹角质抑制剂。
(7)趾关节侧面胼胝 多采用起、撕法。如发生在右侧,术者先用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患部邻趾,再用拇指将患趾向左上端支,把两趾分开后,将食指置于两趾间根部,右手持轻刀,悬腕用正刀起、撕,如胼胝在左侧,用左手拇、食、中指捏住患趾向左册,用无名指和小指抵住脚面,把患趾和邻趾分开,再右手持刀,一般用反起法和撕法,修治后敷胼胝抑制剂和消炎药,戴上聚合胶趾环,缓解压力,避免相互摩擦引起感染。
(8)踩两侧的胼胝左手将患部表皮绷紧,右手持刀,用片法或撕法,要根据躁骨部位皮肤特点,转着片或撕,同时顺应表皮纹理进行修治。
(9)乳白色膜样物的胼胝病程较长,且有坚韧。可采取片、起、撕法,亦可采取表皮角质软化剂,加麻毛刺激消除法,外敷弹性亲肤的Cutiplast消毒敷布,一般在经常活动情况下,一周内显效,月余即可彻底消除胼胝,如发现胼胝下面长有垫核,继续小范围外敷仍出现比片、起法更好的效果。
全足底垫修治起来很费力,以手托足,手腕往往累得发酸,持刀需灵巧,片削速度要快。也可用刀从边下起,用刀扒,扒下的是一个完整的垫。
对于铁皮垫和蒜皮垫修治比较困难,因为这两种垫十分薄而又十分坚硬,用力时刀子很容易超过“青线”,导致出血,若不用力,又割不动,所以这两种垫必须将病变用热水泡软、泡透后,用刀刃薄而锋利的片刀,轻轻用力的片掉。如修治两只足,在治一只足时,将另一只足用热毛巾包裹,以免水分燕发使角质变硬。
在治疗肉条垫时,先用片刀轻轻去掉表面角质,见到肉条和白膜时即停止。再用钎趾刀挖出肉条白膜角质,不可伤及肉条以免疼痛和出血。
在遇到垫炎和隔血时,先将角质片净后,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烧红后,刺人患部,放出脓血,以万应如意膏外贴,三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踝垫泡透后,多用片法和斯法。片时不能单从一面片,要考虑到蹂骨部位呈圆形凸出的特点,要围绕着躁骨的曲度,转着弯片,斯时也要转着弯找顺茬撕。
药物外治法用药物腐蚀治疗面积较小的胼胝效果很好。方法是将脱服周围用胶布保护好,露出患部,用棉花搓成条,围在胼胝周围,将樟丹膏涂于圈内,用胶布固定好,7天将药取下,再将足放于热水中浸泡,拼服周围翘起用手与刀配合顺皮肤纹理撕下。如胼胝没有翘起者,可连续用药。胼胝除掉后,以万应如意膏贴盖,能避免复发。
樟丹膏的组成是橙红铅丹(四氧化三铅)6g,水杨酸250g,苯甲酸4g。以上药物研细,以羊毛脂18g,凡士林50g调膏贮瓶中备用。
(10)注意事项
①在切开角质层边缘部分时,要比水平稍斜的方向进刀,不可垂直进刀,避免一开始就损伤真皮层而引起出血和疼痛。
②严格按照“青线”进刀,如球底垫,底层呈球形,不可伤及正常组织;胼胝下边有鸡眼或优者,应一并挖出。
③对较浅、较小的胼胝,应尽量采用撕法,顺着皮肤的纹理撕,这样处理,胼胝不易复发。
(二)外治疗法
(1)将当归尾10g,山桃仁10g(打碎),南红花10g,凤仙透骨草10g, 置水中加热煮沸20分钟,停火。放置患者足部适宜沮度,将患足浸泡30分钟后待患部泡软、擦干,用片刀片去胼胝,或用起法起掉胼胝。最佳方法是撕法,将胼胝撕至于正常表皮,按之无痛感为宜。但要熟练掌握撕术,避免伤及正常组织。
(2)将患有胼胝的部位进行局部消毒,暴露在适合打磨操作的位置上。用磨头进行磨削修治。
①将金刚石转头安装在足病治疗仪手柄上,对准胼胝中心进行由内向外的喷雾磨削。当踩动无线脚踏开关后,随时观察磨削局部深度和胼胝面积,防止损伤正常组织。
②研磨力取决于转速砖头表面的结构和覆盖颖粒的大小,表面粗糙颗粒尖锐的转头研磨力偏大。
③转速过快,将产生巨大的摩擦热,甚至会灼伤患者的皮肤。
④高转速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操作时一定要有更高的精确度。
⑤治疗时应注意力度,轻轻打磨。使用较尖锐的转头打磨时甚至不需要施加压力,让其轻轻扫过打磨区即可,而齿状切割式转头只允许顺时针方向使用。
(3)胼胝膏 斑鳌一只米炒去翅足,鸭胆子仁10枚,鲜骨碎补15g,蜂蜡30g,共同捣烂成膏,外敷胼胝表面,每隔1周换药I次,可使胼胝停止发展而逐渐痊愈(有皮肤过敏者忌用)。
(4)鸦胆子仁捣烂外敷,每隔5天换次药。
(5)水晶膏外贴。
(6)金毛狗脊30g,地肤子30g,煎水泡脚,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7)蜂蜡60g,沙烫骨碎补(研细末)30g溶化拌匀成膏外敷。
(三)其他疗法
火针法、穴位注射疗法、枯服疗法。也可用木贼草60g,炒王不留行30g,乌梅肉10g煎汁浸泡患处。病程日久皮厚者,先用温水浸泡患处,待软后用片刀削去过厚的茧皮,再贴上鸡眼膏。
(四)临床经验
初起时,可用金毛狗脊水洗剂,浸泡患处,然后外贴胼胝膏。
七、护理要点
(1)尽量减少外界的摩擦、挤压,避免穿过紧、过硬的鞋靴。
(2)己患病者,防止暴力撕剥,以防不洁染毒成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