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道》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著名学者于丹女士在其《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中,将此诠释为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因为水流就是如此,故宁静的水流就能映照到世界。她强调的是生活需要一点悠闲功夫营造的情趣,来调节生命为生存和发展而紧张凌乱的忙碌,让生活慢下来。
其实,繁忙的现代人,若创造条件,放慢节奏,耐下性来,细细品茶,不失为一种简约优雅又时尚直接的静心方式。也难怪时下城里城外,大街小巷商铺林立,银行多过米铺,茶叶茶具行多过银行。虽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生意红火得很,这是不争的现状。

我们不妨书生意气一回:切勿小看一小杯浅尝辄止的茶,它分明是盛满了一杯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智慧。品茶就是品生活,品生活就是悟禅。
诚然,禅的真义是什么?笔者不才,也从未在此领域作过钻研,更谈不上心得。恐怕读遍所有的经书也未必能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正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言,世界上无人能找到两片同样的树叶。乍似却异,千人千面,见仁见智。只是日常耳闻目睹,耳濡目染,因如我们从中似乎悟到一点点在生活、工作中,在现实世界里随处可见的人、事、物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与茶道、禅道何其相似的世道。
我们知道,广义上的禅,是指每个人对心灵的感悟,而悟是无限的,悟是需要毕生去修行,而修行也是无限的。在生活中禅确实是随处可见:禅就是世间万物的本原,同样看到的是山水,每个人眼里必然是不一样的山水,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悟了道(禅)的慧眼看,天地一切包罗万物皆为禅机,悟道前看山是山,水是水,悟道后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前后内涵却截然不同了:悟道后的山水景物已融入悟道者内心世界,并成一体已包容于心,是属于自己的山水并为我所用。
归结起来,我们在平时日常快节奏高负荷的工作生活中,只要能暂时放下,就能轻松做到品茶与悟禅同在,忙碌中不要忘记了四季的表情、城市的面孔、大自然的模样;疲累中不要忽略了亲情的珍贵、朋友的隔膜、儿时的梦想,还要包容同事的误解、上司的责备、生活的不公。有学者云,人活着的状态,应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因为我们首先是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时我们又是社会中人,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因此,我们每位社会人活着就必须要有精神坚守,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有时我们还会往往对不少事情看不顺眼,困惑而愤世嫉俗,深恶痛绝而随波逐流,甚至自甘堕落……凡此种种,都说明我们正处于这个社会急剧转型期,在各种欲望及纷繁矛盾包围中,自己的心灵还未能找到一处合适安放的地方。
品茶就是品生活,品生活就是悟禅机,悟禅就是悟做人的修行。正是:
细啜慢品时,轻松一刻到;
品茶如悟禅,茶道即禅道。
生活有真谛,尽在手中杯;
会心一杯茶,幸福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