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太复杂,到今天也没有谁把艺术的本质说清楚。
但不作个清楚的回答,何以解释烹饪是不是艺术?
度娘说: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特指经术。语出《后汉书·伏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看来和烹饪无关的,何况有“君子远疱厨”之说。
今日之艺术说与远古之时是不同的。近代艺术理论是建立在西学之上,那我们来看下西学的艺术观。
度娘:英文art(艺)一词源自于古希腊拉丁语ars,大义为“技巧”,虽保有原意,却也衍生出更广义的涵义,几乎包括了所有与人生密切相关的创造性学问。
先说结论:
1、艺术没有终极定义
2、艺术品的“艺术性”是在具体情况下产生的
3、艺术依托“艺术界”而存在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即艺术的本体论,从苏格拉底始到20世纪止,一直是哲学家,艺术理论家争论的焦点。这两千多年来产生了许多艺术理论,比如柏拉图为代表的“艺术模仿论”、克莱夫·贝尔和RG科林伍德的表现论、托尔斯泰的情感交流/表达论。还有一些自成体系的奇葩大神,比如弗洛伊德的艺术是精神症候的理论,本雅明的共产主义理论,卡洛琳的女权理论,还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理论。
随着艺术形式与题材的不断发展,总是有新的艺术品打破旧的理论并且不断扩充着“艺术”这个词的概念。所以终于在二十世纪,艺术理论家和哲学家们厌倦了这种没有尽头的修辞游戏,他们站在了更高的立场去看待艺术的本体论问题,并且准备终结这个问题。这里不得不提到这三个人:莫里斯·魏兹(Morris Weitz)、纳尔逊·古德曼( Nelson Goodman)还有阿瑟·丹托(Arthur Danto)这三个人的观点起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作用(海德格的理论我们放在以后再说)。
莫里斯·魏兹(Morris Weitz)的观点是“艺术是无法定义的”。莫里斯发表于1956年的文章《美学中理论的作用》中就第一次完备的阐明了他的这种观点。他认为,古典的艺术理论都在从艺术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角度去定义艺术的本质,但是艺术是没有一套必要且充分的类属性的。因此,他认为不仅在现实中,就是在逻辑上也是不存在一种艺术理论的。莫里斯的理论认为,真正的艺术理论不是既是必要条件又是充分条件的类属性,而仅仅是一张根盘错节,纵横交叉的相似点组成的复杂的大网。他认为,当代艺术的不断突破和革新,也给艺术理论带来了不断的修正——“如果一种概念的使用条件是可以修正的,那么这种概念就是开放的”。所以,莫里斯认为艺术是一个无法定义的开放的概念。
莫里斯的理论受到了分析哲学泰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其著作《哲学调查》的影响(莫也在文章中提到),所以对艺术进行了属于当时哲学环境的分析。莫里斯的理论为后面的理论家打好了地基。
纳尔逊·古德曼( Nelson Goodman)的理论主张不在于关注什么是艺术,而是关注一件人造物何时才被称为艺术。古德曼认为在形式上,艺术与普通人造物没有区别,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艺术是范例”。一件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不是由于它拥有怎样的特殊性质,而是在于它如何拥有这项特殊性质。他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一件物体,在特定的时间发挥艺术的的功能,就有了艺术的地位,便成为了艺术。下引古德曼1978年的文章《何时是艺术》原文(选自<Ways of World Making>):“一件物体可以在不同时间象征不同事物,并且也可能在别的某个时刻什么也不象征。一件毫无生气的或完全功利主义的物体可能发挥艺术的功能,一件艺术品也可能发挥一件毫无生气的或完全功利主义的物体的功能。也许,与其说艺术长久而生命短暂,还不如说两者都转瞬即逝”
古德曼的理论抛开了古典哲学和古典艺术理论形而上的,企图用一个简洁概念定义艺术的理论方法,而是从实用主义出发,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为艺术本体论注入了新鲜血液。
黑格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终结了古典哲学。普遍认为黑格尔的那一套严密的体系就是绝对真理了,可是之后人们发现宇宙是没有规律的,我们的世界是没有规律的,没有目的的,于是产生了现代“价值观多样主义,道德观相对主义”的现象。所以,现代哲学就本着相对的世界观和相对的价值观去讨论问题,因为绝对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了。现代艺术哲学表现出了“现象学”和“语言学”的转向。其研究目标从“终极目标”转移到了更加实用化,体系化的领域。古德曼的实用主义的“何时是艺术”的理论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阿瑟 丹托。
阿瑟·丹托(Arthur Danto)的理论提出了“艺术界”的概念,“艺术界”由艺术理论氛围和艺术史知识组成。阿瑟十分注重艺术理论的作用(这里说一下他本身是美国《国家杂志》的艺术评论家 (╯▔皿▔)╯ )。他认为要理解一种物品是否为艺术品,一个人首先要具有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知识。这是因为物品要成为艺术品就必须借助某种艺术理论(或解释)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事先对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简言之,艺术界)没有理解,观者是不会把物品视为艺术品的。“艺术”是人类语言产生的一个抽象词汇,而理论的意义就是记录我们对这个词的实用,所以,阿瑟重视理论,重视“艺术界”,甚至可以说阿瑟丹托认为:“艺术即理论”。
在当代艺术广泛应用“现成品”的状况下,阿瑟丹托发现了普通人造物与艺术品之间并没有可感知差别的现象广泛存在,于是他认为是“艺术界”让现成品变成了艺术品。他以“艺术界”——“艺术即理论”的理论主张回应了当代艺术带来的挑战。
阿瑟丹托是最早对当代艺术的挑战做出回应的理论家,其理论影响甚大,是当代艺术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起点。
阿瑟在其发表于1964年《哲学期刊》(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上的文章《艺术世界》(The Art World)中有提出了他的“艺术界”的理论主张,并且对之前的一些“古典”艺术理论做出了精彩反面论述。一段关于艺术模仿轮的精彩论述,下引文章原文(王春辰译):“如果说镜像O是对原像O的一种模仿,而艺术也是一种模仿的话,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镜像就是艺术。但事实上,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镜子所反映出的食物其实是不能算作艺术的……”
阿瑟丹托的理论与海德格的理论交相呼应,开启了艺术理论的新道路
先问一些问题。
音乐合奏团的指挥是艺术家吗?
长城是艺术品吗?
手机是艺术品吗?
装修设计者是艺术家吗?
很多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我们认识艺术到底是什么!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领域。从艺术品(审美客体)(未必是物质的,比如音乐)给人的精神(审美主体)带来共鸣的欢愉或震撼或悲壮等。我们都应视为是艺术。
比如太阳初升时的长城,巍峨壮美,但长城却不是艺术品。因为建造长城是防御而非艺术目地。
同理,乐队指挥虽然从事艺术工作,但却不一定是艺术家,他只是尽可能的表达作者讲要描述的。
食艺最为人诟病的是其“食欲”无法升华到精神领域的美的高度。但放弃“食欲”这个标准你还确定是食物么?真是个两难的问题!
比如木匠,桌椅板凳床,因其审美观可以生成了独特的“明式家具”自然可成艺术家了。
这个问题一定要讲清楚,不能一丝含糊。
“食欲”实则由两部分组成。一:生物性。是自然需要。二:文化性。是精神需要。比如“菊花鱼”当成纯粹的的食物是没有异议的。进一步使之成为情趣生动的水墨画风,就其本身就可作为艺术品存在。(为便于理解,用了菊花鱼作为例子,从艺术角度来讲,菊花鱼的审美还是属于民俗文化较为浅薄的写意而己)
如果以生物性来讲,人类大可研究生产一种合成食物,以满足人类的一切生物性需要。但现实之中完全不可能。比如印度人认为的美食而中国人就可能视为非美食。中国人很多美食,西方人也接受不了。而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差异。
美食观念差异的背后,其实就是文化的差异。而文化则是精神的领域。
终于推到了正题。
即然美食是文化,是精神的领域。那么厨师是不是艺术家呢?
不一定,因为,作为艺术是目的是明确的创造。所以大部分厨师只能称为“匠”(仿制或重复再现)。
一但你利用你所有的素材进行再理解,再创造就可现为艺术了。比如九制萝卜,选打霜后的白萝卜,切成大四方块,先以盐水换出本味,冷冻,解冻,再以浓缩顶汤或煨或蒸萝卜,最后用鸡油收汤至粘稠淋于萝卜之上。
先解释为什么?
首先取自川菜的“开水白菜”之法。以盐水透出萝卜细胞中的水分(出本味)再冻(使之内部组织成 蜂窝状,更利于味入)。考虑到以汤出菜其形有弊,故使用鲍汁法。汤是其魂,可用火腿骨,鸡、鸭、排骨、少量干贝浓缩成汤。也可火腿丝交错插入萝卜内,也可最后少许小米浇于上。其情趣来于萝卜是价廉而又普通的食材,通过加工使其于不同的口感及味道感受,惊艳之感十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