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要有理论基础的,要有树木,先去森林。
1.无名,针刺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捻转提插,得气为要,配合活动关节。以左治右,上病下取,留针15~30分钟,以发病初期效果佳。
2.条口穴透承山,一针刺两穴。原创者称其为条山穴。原文记载:
92年,到新加坡的朋友家,正赶上朋友的大姨子来访。她当时提到自己患肩周炎多年,西医治疗不见成效,我问她愿不愿意试一试针灸疗法?她非常好奇,表示愿意试一试。我让她抬高右臂看看,她只抬到前胸上下就抬不上去了。我当即取出一支六寸长的毫针,在她患侧腿上的条山穴刺进去,由于针感强烈,病人大叫一声。我让她再抬臂试试,她一下就抬到头顶部位,在场的一片惊呼:神了!
《素问.五常政大论》谓:“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部,两穴经气上行同交于肩,故能治疗肩部疾病。
3.针刺患侧下肢足三里下1.5寸穴位。同样,该穴也是没有穴位名的,有人称其为平冲穴,有人称肩周炎穴,大部分人不知道该穴。提插捻转10分钟,强刺激,让针感传导至脚背,如触电感。嘱病人活动患肩,留针半小时。针后,做放松手法。
4.针刺内关穴上八寸,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有强烈的酸麻胀感,同时嘱病人活动患肩,左右各一针。该穴没有名字,大家也知道在古典穴位里面,内关穴上八寸(腕横纹上10寸,肘横纹下2寸)是没有穴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