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预防不健康心理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无法适应,精神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多。还有些人不幸患上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给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怎样预防不健康心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步,保持乐观心态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生活的态度,是预防心理疾病最基础的部分。同时应锻炼自己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对现实,应当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
第二步,善于自我调节
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是难以避免的,为了保持自己的良好情绪,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应该学会至少一种自我调节方法。比如走进大自然,让大自然的奇山秀水来震撼你的心灵,这些美好的感觉往往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欣赏音乐、多接触阳光同样会使你心情愉快。
第三步,扩大社会交往
朋友的启发、忠告、劝说和帮助,能使人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减轻心理冲突。在交际中相互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感情,既能取悦他人,也能放松自己,这是积极的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助益很大。
第四步,培养业余爱好
培养业余爱好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以缓解紧张感,对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运动锻炼,养心健体。因为运动能有效地增强肌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且能促进脑细胞代谢,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延缓大脑衰老。
2 怎样判断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看自己和比人是否痛苦:如果你非常痛苦,那么可以肯定你需要帮助,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身边朋友都可以帮助你,但是痛苦并不代表你有病,而你去看心理咨询师也不代表你有病。因为痛苦是人进化而来的一种“本领”,是痛苦让你知道有危险存在,你必须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如果危险消除,那么你的痛苦也就消除了。所以,痛苦是一种信号,告诉你你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痛苦分为两种:一是你自己的痛苦,你感觉非常难受;而是你感觉很好,但是你周围的人因为你而感觉很痛苦,有人格障碍的人就会让家人非常痛苦,也往往是他的家人找到咨询师寻求帮助。
看自己是不是和别人一样:如果给每个人的抑郁水平打一个分,你的分数非常高,超过了人群中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的分数,那么这个数字就预示着你可能是一个抑郁患者,但是这并不能肯定的说,你就是抑郁症。有创造性的人很容易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因为有创造性的人追求与众不同,他不想成为那百分之九十五,他想成为百分之五的那部分人。
还有一种情况让偶们非常容易把自己当做病人,那就是“独特的自我”效应,它指的是我们都会自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我们抑郁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比一般抑郁的人更抑郁,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高兴。正因为如此,很多没有心理问题的人都咬定自己肯定是有病了。
看自己是否有适应能力:如果你发现自无法出门,无法工作,甚至有的人无法看电视,无法看书,这都是适应能力的缺乏,换句话说,你丧失了社会功能,不能做一些普通人都能做的事情。这个标准非常重要,如果你适应能力开始减退,基本上可以确定你需要帮助,但是我们仍然要结合其他的标准才能肯定你患有什么疾病。
看你是否遵守社会规则:罪犯不遵守社会规范是否能被定义为心理不健康?心理学家争论已久,仍然没有结论,在不远的将来也看不到有结论的希望。这一标准突出的表现了心理诊断标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过,我们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不遵从社会规则就是没有完全的社会化,也就是说没有学会适应这个有规则的社会,因而一个不遵从社会规范的人及其容易成为一个心理发展滞后的人,心理不健康的可能性更高。不过这个标准仍然要和其他的标准一起考察才能下结论。
看你是否有自我控制能力:假如你今天晚上必须写作业,但是你又想上网玩游戏,你是否能够控制自己完成作业以后再玩呢?缺乏控制力的人并不等于是病人,但是病人往往伴随有控制力的缺乏。比如抑郁的人知道,为了康复他应该出去活动,多晒太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但是他却无法控制自己,在该出去散步的时候他会说今天有风,不适合散步;在该做家务的时候他安慰自己明天再做也不晚。就这样,他无法完成应该及时完成的任务,表现为控制能力差。
3 心理不健康怎么办
当你苦闷的时候,找你依赖的、交心的、同时头脑也比较冷静的朋友倾诉,将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
当你遭受挫折时,你暂时离开你所处于的环境,转移一下注意力,可以将其转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的做一些你喜欢的事,像打羽毛球、跑步、唱歌等等(自认为唱歌是一个好的选择)。
要学会谦让别人,不要斤斤计较,偶尔当个配角也是不错的。
当面临很多难题时,不如从最简单的事情入手,让自己充满信心。
还有的就是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替别人着想,使自己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