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你给某位下属下达了任务,并设置了你认为具有紧迫性的期限,为一个月,同时告诉了员工该怎么做。
一个月后,
你问他,那个事儿到底办的怎么样了?
他回复你:早办完了,两个星期前就办完了
诶,这会儿你肯定不高兴了,你下一句话估计就是这样了:办完了你怎么不说一声呢?我这儿还有别的事儿要安排呢!
这会儿你的这位下属很委屈地说:您也没提这事儿啊!再说了,某某事儿的操作周期是一个月啊,这不还没到一个月呢吗?
·····
这样的场面你肯定很熟悉。这一幕几乎在所有职场都司空见惯。
对这样的场面,上司与下属,两方面都有话说,而且双方的理由都很充分,似乎在这样的对话中,双方都觉得很委屈,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
问题的关键在于:汇报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没有汇报,执行力就无从谈起。这也是一个职场常识,只不过,这一常识往往容易被职场人所忽略、所漠视。对此,上司和下属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常识最难。
对上司来说“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事儿你不跟我说一声儿!这种职场常识还需要我教你?!你自己是干什么吃的!”是他们对下属的表现感到不满的理由;对下属而言,“为什么你不跟我提这事儿?你不提,我怎么知道你这么重视它?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是他们对上司的呵斥感到委届的原因。
“汇报”很难,却无比重要。
上司心中的委屈是这样的:“汇报的重要性,我说了一万遍。每天的晨会说、夕会说、公司全体会议上也说。可是无论我怎么说,把嘴皮子都说破了,这些让我不省心的下属就是做不到!你能有什么脾气?!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素质不行啊!”
看见没有?最后还是得归结到“人”(下属)的素质上!在绝大多数一线管理现场,“人的素质”是万灵丹,似乎在上司捉襟见肘的时候,只要责任推给”人的素质,一切便万事大吉,与己无关了!这样的管理思维,要不得啊同志们!
管理工作要是这么好干的话,是个人都能立马成为管理大师!
还是让我们回到管理的原点,看一看上述案例中的上司,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思维陷阱。一般来说,当上司在下属面前强调“汇报”的重要性时,常常都会有意无意传递一书错误的信息(或至少会这样暗示),那就是汇报只对重要的事情(或工作)有用,对不那么重要的事则用处不大。也就是说,当一件事达到需要汇报的程度时,这件事的重要性一定不一般,是上司心里介意的事。
这样的理解大错特错。
必须强调一点:汇报,在职场中必须成为一种常态,因为它对所有的事都适用。无论这些事是大是小,也无论它们重要与否。所有职场人士必须无条件养成这个习惯。
指示(命令)——实行——汇报。这是一切工作的基本逻辑,也是执行力的基本流程。这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全部都得准确无误地落实,才能称得上“执行力”,反之亦然。
对许多职场人士而言,他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只重视“实行”环节,下意识地忽略“汇报”环节。以为只要自己忠实地实行了上司的命令,便可以“责任完成”,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职场义务。
这个观念必须要得到彻底的纠正。
从今天开始,要培养这样的意识: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当“汇报”完毕的那一刻,才算真正结束。
说白了,这也是一种团队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沟通能力的展示。只有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让与各自的工作进程有关的所有信息在整个职场内畅通无阻,同事之间的衔接与配合才有了成立的基础,“团队一盘棋”的局面才能够真正实现。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执行力。
反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职场内的执行力便会漏洞百出。大家就会彼此扯后腿,彼此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久而久之,不但伤害团队的团结,也会从根本上动摇团队的根基,让团队走向衰败。
管理者或是领导者都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长期的实践经验,这些都不是速成的。身在管理岗位,本身的工作就比较繁忙,实践方面的积累一直都在持续跟进中,但是关于方法论,比较费时。盯盯学院开发一系列优质课程,将厚厚的管理类经典书籍浓缩成音频课程,一年365天,每天不间断学习。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