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书法,皆可修心。
古人的茶与书法,随心,随性,是一个很轻松、高雅的生活状态,希望能渗透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多书友,也是茶友,不妨我们一起来探讨,当书法之墨香遇上茶香…
蔡襄《精茶帖》

“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
苏轼《啜茶帖》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纵分4行。《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煎茶七类》选摘:
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领其人与 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 辈、鱼虾麋鹿之俦。
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 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呤,清谭把卷。
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 或轩冕之徒,超然世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