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武汉人,觉得热干面不香了,冒得儿时的味道了,早上吃一碗热干面,中午都不想吃饭。
热干面的外表是粗放的,看起来随哪个都可以做,但内核却是精致,就像伢们考试,及格容易,满分难。这个精致就体现在做面的师傅,对作料的地道选材,以及做工的讲究。如果把热干面的工序进行解析,可以分为压面、煮面、掸面、溻(烫)面和加作料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研究,反复琢磨。这样,一碗看似平常的面,才能做成一碗不平常的色香味诱人的热干面。
今天光头黄就跟你家咵咵--这热干面里头的道道:
山是眉峰聚,眼是水波横,芝麻酱是热干面的魂。魂不在,面自然就不香了。地道的芝麻酱应该是选用白芝麻,炒制后,磨成酱。使用时,假如适量香油(芝麻油),进行调制,这样的芝麻酱才会与面条更好的交融,留香持久,味道醇厚。
现在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店家会掺入米粉、花生酱之类,更不会用香油调制,魂都丢了,哪还有香味咧!
传说中,李包打翻了案台上的香油瓶,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当年掸面应该用的是芝麻油。现在大多数用的是植物油、调和油。毕竟芝麻油的价格高出植物油和调和油几个等级沙。
热干面的传统做法中,佐料全部加好后,要淋一勺香油,这也是热干面的灵魂。现在大加一瓢卤水。没有了芝麻油的精髓,又被卤水的味道干扰,热干面就少了些许传统做法的回味,但确实蛮多人喜欢,算得上与时俱进吧。
我们一般把热干面不香了,怪罪于芝麻油、芝麻酱,往往忘记了酱油的作用。毕竟酿造的酱油和现在化学调制的酱油,那个区别就不消说得了。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定板看出来了,芝麻其实是热干面的核心,芝麻油、芝麻酱,哪一样都少不了芝麻,老方子里头用的都是白芝麻,黑芝麻顶多只能算是创新,绝对不是传统。
是不是用芝麻油调的芝麻酱,吃完了面,看碗底就晓得了。碗底一汪油,跟酱泾渭分明,靠得住就冒用芝麻油。毕竟芝麻酱跟芝麻油是一母所生,血水交融,是不可能分得开的。
当然,芝麻酱、芝麻油、生抽(入味)、老抽(上色)、蚝油(提鲜)、盐、糖(由于酱油带些酸味,加些白糖,既压酸味又有甜味还提鲜)、胡椒、小葱、酱萝卜,一样都不能少。千万莫用榨菜,这个东西夺味。
至于为什么热干面吃一碗恨不得管一天,不是你家饭量变小了,也不是面变多了,是面变了。热干面劲道,就算成功了一大半,正暂叫得响的热干面馆子,哪一家的面不筋道,吃到嘴里不爽滑?
何祚欢老师也说过,筋道的面条需要多压几道,但是多压几道,时间耗多了,产量就低了,赚的就少了沙。胚子不好的面,就只能少煮哈,要不然就软趴趴了。冒煮透的面,芯子还是硬的,吃到胃里,一泡就胀开了,撑到胃,你当然就一天都不饿了沙。
“做热干面,肯定是有窍门。”45岁的陈玉珍说,她在武汉话剧院卖了十多年的热干面,越做越觉得有意思,她指着摊上的面条介绍,以前请人压的面,碱放得太多,颜色较深,加上含水量也蛮大,软软的,不好吃。后来,不断研究,现在这是压过三道的面,碱放得较少,呈淡黄色,吃起来有嚼劲又爽口。
曾是老字号福庆和的厨师、先后在13家蔡林记连锁店做过热干面的罗长武说,热干面的窍门还在于,掸面要七八分熟,烫面要烫透心。这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一二天就能掌握的,有的热干面馆,开张时高价请的是老师傅,生意蛮好,做了几个月后,就换成了徒弟来掌勺,做出的味道就大不相同,生意自然走下坡路。
热干面不好吃,应该不是热干面的错,是做热干面的人错了,是吃热干面的人错了!热干面是武汉的脸,真正正宗好味道的热干面,成本明显要高一截。做热干面的人千万莫为了钱,偷工减料,打了这张脸;吃面的人,想清楚了,一分钱一份货,用脚砸昧良心老板的场,用人民币跟做好面的老板抬个庄,让他们的匠心精神,可以传承下去。